挑三拣四简介
挑三拣四的意思
解释: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出处:
徐特立《让革命的红旗世代相传》:“他们一旦了解了过去的痛苦,就会懂得今天我们对工作挑三拣四是多么不对!”
语法:
挑三拣四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过分地挑剔。
示例:
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18章:“娶媳妇不要花钱,还挑三拣四吗?”
成语造句
- 1.那些总喜欢对别人指指点点,挑三拣四的人就是小人的某一特性。
- 2.他干活总是挑三拣四的,大家都不喜欢他。
- 3.你这么用心的问这个问题就证明了你是很在意她的。感冒没什么大不了,女孩子都这样,总是挑三拣四,不肯知足。如果你想证明给她看你是关心她的,你就做的夸张点吧,把她当成重病人,给她端茶端饭,恨不得喂饭到她嘴里
- 4.初出茅庐,往往眼高手低,心高气傲,大事做不了,小事不愿做。不要养成挑三拣四的习惯。不要雨天烦打伞,不带伞又怕淋雨,处处表现出不满的情绪。记住,不做则已,要做就要做好。
- 5.不要再挑三拣四,快做决定吧!
- 6.我知道一个人喜或不喜欢香水都是因人而异的事,可是我想让你知道我不是个挑三拣四的人。
英语翻译
- 英语:
pick and choose <fastidious>
- 俄语:
быть разборчивым
挑三拣四相关词语
- 1 拣佛烧香
- 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出处:唐 寒山《诗》之一五九:“择佛烧好香,拣僧归供养。”语法:拣佛烧香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比喻看人行事或待人有厚薄。示例:明·吴炳《疗妒羹·游湖》:“这是观音大士。青娘可谓拣佛烧香矣。”
- 2 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语法:三心二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可是眼下大敌当前,后有追兵,你可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迟疑不决,误了大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 3 三致志
- 见“ 三致意 ”。
- 4 杨穿三叶
- 《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原谓射技高超。后亦喻兄弟三人相继科举及第。出处:《战国策·西周策》:“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语法:杨穿三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白居易《喜敏中及第偶示所怀》诗:“自知群从为儒少,岂料词场中第频。桂折一枝先许我,杨穿三叶尽惊人。”
- 5 挑得篮里便是菜
- 比喻得到一点就行,毫不挑剔。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0卷:“挑得篮里便是菜,一个信送将进去,登时把陈定放了出来。”语法:挑得篮里便是菜作分句;指毫不挑剔。
- 6 板板六十四
- 宋时官铸铜钱,每板六十四文,不得增减。比喻刻板不知变通。板:即“版”,铸钱的模子。出处:清 范寅《越谚 数目之谚》:“板板六十四,铸钱定例也,喻不活。”语法:板板六十四作定语、分句;比喻不会变通。示例:这个人板板六十四,不通人情。王安忆《绕公社一周》
- 7 华封三祝
- 华:古地名。封:疆界,范围。华封:华州这个地方。华州人对上古贤者唐尧的三个美好祝愿。出处:《庄子外篇·天地篇》:“尧观乎华。华封人曰:嘻,圣人!请祝圣人寿…圣人富…圣人多男子。”语法:华封三祝作谓语;用于祝寿等。示例:明·汪廷讷《种玉记·赠玉》:“怎能勾华封三祝,继美千秋。”
- 8 咸五登三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后因以“咸五登三”谓帝德广被,同于五帝而超于三王。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方将增泰山之封,加梁父之事,鸣和鸾,扬乐颂,上咸五,下登三。”《汉书·司马相如传下》引此文,颜师古注:“咸,皆也,言汉德与五帝皆盛,而登于三王之上也。”语法:咸五登三作谓语、定语;用于赞颂。示例:《南齐书·王融传》:“然后天云动,勒封岱宗,咸五登三,追踪七十,百神肃警,万国俱僚。”
- 9 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不能长期坚持。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因此也假说来上学,不过是三日打鱼,两日晒网,白送些束修礼物与贾代儒。”语法:三日打鱼,两日晒网作宾语、状语、分句;指没有恒心。示例:体育锻炼要每天坚持,不要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 10 三十六策走为上计
-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 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也作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出处:《南齐书·王敬则传》:“敬则曰:‘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计。汝父子唯应急走耳。’”
- 11 三思而行
- 三:再三;表示多次;思:考虑;行:行动。经过反复考虑;然后再去做。指做事慎重。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语法:三思而行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宋 辛弃疾《哨遍》词:“嗟鱼欲事远游时,请三思而行可矣。”
- 12 二十四友
- 指 晋惠帝 时以文才而屈节出入于秘书监 贾谧 之门的 石崇 、 欧阳建 、 陆机 、 陆云 、 刘琨 、 左思 、 潘岳 等二十四人。
- 13 四面受敌
-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语法:四面受敌作宾语、定语;用于局面等。示例:鲁迅《题记》:“记得当时的《新青年》是正在四面受敌之中,我所对付的不过一小部分。”
- 14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形容旧时知识分子脱离生产劳动,缺乏生产知识。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微子》:“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语法: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复句式;作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你只看'道千乘之国,使民以时'的那个'时'字,可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说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