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经据礼简介
引经据礼的意思
解释:
引:援引;据:依据。 引用经典书籍作为论证的依据。
出处:
《宋史·刘珙传》:“珙六上奏恳辞,引经据礼,词甚切。”
引经据礼相关词语
- 1 真凭实据
- 真实可靠的凭据。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语法:真凭实据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处理任何案件,都必须有真凭实据。
- 2 先礼后兵
- 先按通常的礼节同对方交涉;如果行不通;再用武力或其他强硬手段解决。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刘备远来救援,先礼后兵,主公当用好言答之,以慢备心,然后进兵攻城,城可破也。”语法:先礼后兵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分句;指办事方法巧妙。示例:你这先礼后兵方法实在高明。
- 3 引手投足
- 比喻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语本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出处:语出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庸讵知有力者不哀其穷,而忘一举手一投足之劳而转之清波乎?”语法:引手投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李贽《复顾冲庵翁书》:“公独鳌钓通海,视等乡邻,不一引手投足,又何其忍耶!”
- 4 知书通礼
- 有才学,懂礼仪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6回:“看了柴进、燕青出言不俗,知书通礼,先自有八分欢喜。”语法:知书通礼作谓语、定语;指人有修养。
- 5 虚文缛礼
- 虚:虚假;缛:繁复,繁琐。虚伪的仪式,繁琐的礼节出处:鲁迅《坟·摩罗诗力说》:“盖英伦尔时,虚伪满于社会,以虚文缛礼为真道德,有秉自由思想而探究者,世辄谓之恶人。”语法:虚文缛礼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6 引鬼上门
- 比喻招来坏人。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吾本等好意,却叫得‘引鬼上门’,我而今不便追究,只不理他罢了。”语法:引鬼上门作谓语、定语;指引狼入室。
- 7 周公之礼
- 夫妻同房,做爱,发生性关系出处:相传西周初年男女滥情,但是周公发现这样不行,于是规定: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语法: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
- 8 败绩失据
- 指事业失败而无所凭依。出处:宋 叶绍翁《四朝闻见录贤良续刻第三则》:“历数世,未尝有败绩失据之过。”语法:败绩失据作谓语、定语;指失败。示例:及今年内几经败绩失据,犹复漠然无所动于中。梁启超《敬告国中之说实业者》
- 9 牧豕听经
- 一面放猪,一面听讲。比喻求学努力。出处:《后汉书·承宫传》:“少孤,年八岁为人牧豕。乡里徐子盛者,以《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息庐下,乐其业,因就听经,遂请留门下,为诸生拾薪。”语法:牧豕听经作谓语、定语;指读书勤奋。
- 10 据图刎首
- 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出处:《文子 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语法:据图刎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且据图刎首,愚者不为;运斧全身,庸流所鉴。”
- 11 传经送宝
- 经:经典;经验。把成功的经验和办法传送给别人。出处:张洁《沉重的翅膀》:“咱们单位年年搞这一套,总结呀,评比呀,传经送宝呀,有多少货真价实的玩艺儿?”语法:传经送宝联合式;作定语、状语;用于尊称别人的好经验。示例:欢迎兄弟单位来我厂传经送宝。
- 12 愿闻显据,以核理实
- 愿意听到明显的证据,以核实事理与客观实际出处:南朝·宋·祖冲之《辩戴法兴难新历》:“夫为合必有不合,愿闻显据,以核理实。”语法:愿闻显据,以核理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祖冲之》:“在这里,他写下了两句非常有名的话:‘愿闻显据,以核理实’;‘浮词虚贬,窃非所俱。’”
- 13 繁征博引
- 引用多方面的资料作为证明示例:说明这样简单的问题,不需要小题大作,繁征博引,只须简明扼要地解说一下就够了。
- 14 无凭无据
- 没有凭证和根据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要梦翁把用他的钱给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也断不能容他放肆。”语法:无凭无据作谓语、状语;指无凭证。示例:施蛰存《雄鸡》:“我同你评评道理看,无凭无据怪人家做贼,谁希罕了你们的雄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