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无阻简介
风雨无阻的意思
解释:
不受刮风下雨的阻碍。指预先约好的事情,一定按期进行。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秀才从陆路短船,风雨无阻,所以赶着了。”
语法:
风雨无阻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指持之以恒。
示例:
明天进行足球比赛,风雨无阻。
成语造句
- 1.抗震救灾的英雄们在灾区前线积极抢修,风雨无阻。
- 2.总有这么一个男孩对我关心爱护,总有这么一个男孩风雨无阻坚持送我上班,总有这么一个男孩不让我受到一点的伤害。
- 3.孩子在学习的路上风雨无阻,且无怨无悔。
- 4.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刘老师总是最先到学校。风雨无阻。
- 5.人民解放军叔叔风雨无阻与敌人抗战,有与敌人同归于尽的决心,最终在大家齐心协力下取得胜利。
- 6.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英语,寒来暑往,风雨无阻。
英语翻译
- 英语:
in all winds and weathers <rain or shine>
- 俄语:
независимо от погóды
- 其他:
<德>trotz Wind und Regen <allen Schwierigkeiten trotzend>
风雨无阻相关词语
- 1 体无完皮
- 同“体无完肤”。出处:晋·郭讼《魏晋世语》:“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皮。”语法:体无完皮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被打等。
- 2 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 宁:宁愿;筹:计划。当有钱时要考虑贫穷时,不能到了没钱时还在回想有钱时候。指应厉行节约,注意储备,不能浪费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85回:“‘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人肚内有了这两句话,便不怕了。”语法:宁当有日筹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3 风尘物表
- 风尘:指污浊、纷扰的世俗生活。超越世俗的特出人物出处:宋·马永易《实宾录》:“晋王戎目王衍,自然是风尘物表。”语法:风尘物表作宾语、定语;用于特出人物。
- 4 血风肉雨
- 形容剧烈残酷的屠杀或性格刚强出处:梁启超《论权利思想》:“试一读欧美诸国法律发达史,如立宪政,废奴隶……等诸大法律,何一不自血风肉雨中熏沐而来。”语法:血风肉雨作宾语、定语;指恐怖气氛。示例:曾朴《孽海花》第16回:“虽说血风肉雨的精神,断无惜香怜玉的心绪。”
- 5 闻风响应
- 听到风声就起而赞同支持。出处: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语法:闻风响应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辛亥革命·徐锡麟安庆起义清方档案》:“更恐各处闻风响应,刻已分电沿江各省,一体严密防范,以期防患未萌。”
- 6 望风破胆
- 远远地看见对方的威势,就把胆吓破了。形容军队毫无斗志,完全被敌方的气势所吓倒。
- 7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语法:风声鹤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示例: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郁达夫《出奔》
- 8 风尘之言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出处:《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语法:风尘之言作主语、宾语;指流言蜚语。示例:风尘之言不可信
- 9 斜风细雨
-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出处: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语法:斜风细雨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示例: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 10 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出处: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语法:雨旸时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再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所幸入夏以来,雨旸时若。”
- 11 倾盆大雨
- 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里的水倒下来。出处: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语法:倾盆大雨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下大雨。示例:烟拥层峦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宋 苏轼《雨意》诗)
- 12 一无所犯
- 俄然:突然。*2追殄:追击消灭
- 13 风帆蔽空
- 即船帆多得把天空都遮蔽了,形容声势浩大。
- 14 百战无前
- 所向无敌,形容人英勇善战出处: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语法:百战无前作谓语、定语;指人善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