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风细雨简介
斜风细雨的意思
解释:
形容小的风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
出处:
唐 张志和《渔父》:“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语法:
斜风细雨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示例:
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成语造句
- 1.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 2.老翁稳坐钓鱼台,斜风细雨,怡然自得。
- 3.春天斜风细雨润人心。
- 4.那天,天色昏暗,斜风细雨,我们几个人爬上了金顶,也别有趣味在心头。
- 5.江南的美就是阴雨绵绵,江南的韵就是斜风细雨。
- 6.五月,斜风细雨,氤氲雾蒙蒙地美。
英语翻译
- 英语:
gentle wind and light rain <slanting breeze and drizzle>
斜风细雨相关词语
- 1 雨旸时若
- 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后用“雨旸时若”谓晴雨适时,气候调和。出处:语本《书·洪范》:“曰肃,时雨若;曰乂,时旸若。”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二折:“雨旸时若在仁君,鼎鼐调和有大臣。”语法:雨旸时若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薛福成《代李伯相再答朝鲜国相李裕元书》:“所幸入夏以来,雨旸时若。”
- 2 倾盆大雨
- 倾:全部倒出。雨大得像盆里的水倒下来。出处:宋 苏轼《雨意》诗:“烟拥层恋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语法:倾盆大雨偏正式;作谓语;比喻下大雨。示例:烟拥层峦云拥腰,倾盆大雨定明朝。(宋 苏轼《雨意》诗)
- 3 一路顺风
-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122回:“更喜云陈两处亦无动静,一路顺风无些毫打叉之事。”语法:一路顺风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用于祝颂。示例:我们这次出门旅行真是一路顺风,沿途一点儿也没有耽误。
- 4 追风逐日
- 同“追风逐电”。出处:唐·杨炯《后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励衔策而追风逐日,加剪拂则绝电奔星。”语法:追风逐日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5 一川风月
- 川:山间平地。 一片风景优美的天地。出处:宋·杨无咎《永遇乐》词:“一川风月,满堤杨柳,今夜酒醒何处。调疏呵,双栖正稳,慢摇去橹。”
- 6 慢声细语
- 形容说话时声音轻柔出处:罗广斌《红岩》第12章:“老大哥看出牢房里只剩他两人时,就慢声细语地问他。”语法:慢声细语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等。示例:凌叔华《古韵》:“她慢声细语地说:‘我真想一死了之。人只有死了,才会忘记一切。’”
- 7 泪下如雨
- 泪水如同雨水一样流下来,形容十分悲伤出处:《敦煌变文集 搜神记》:“姑忆念新妇,声彻黄天,泪下如雨。”语法:泪下如雨作谓语、状语;指十分悲伤。示例:见孤鹤集于塔顶,曼声天末,君不觉泪下如雨。清·黄宗羲《谢时符墓志铭》
- 8 阵马风樯
- 樯:船上用的桅杆。风中的樯帆,阵上的战马。比喻气势雄壮,行动迅速。出处:唐·杜牧《李贺诗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语法:阵马风樯作宾语、定语;指行动迅速。示例:阵马风樯见豪举,雪车冰柱得真传。(元 金好问《送刘子东游》诗)
- 9 未雨绸缪
- 绸缪:修缮房屋。在没有下雨前;就要修缮好门窗。比喻事先作好准备;防患未然。出处:《诗经 豳风 鸱鸮》:“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语法:未雨绸缪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事先准备。示例:那是不关我教习的事,在乎你们自己未雨绸缪的。(清 无名氏《官场维新记》第四回)
- 10 风吹马耳
- 比喻对别人的话无动于衷。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语法:风吹马耳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克非《春潮急》:“我嘴皮都磨起茧巴,他都当成风吹马耳。”
- 11 挟细拿粗
- 挟:挟制;拿:刁难。比喻寻事生非;挑剔冒犯。出处: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三折:“倚仗着恶党凶徒,害良民肆生淫欲,谁敢向他行挟细拿粗,逞刁顽全不想他妻我妇。”语法:挟细拿粗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 12 凄风冷雨
- 见“凄风苦雨”。出处:《左传·昭公四年》:“春无凄风,秋无苦雨。”语法:凄风冷雨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境遇悲惨。示例:时遇秋天,怎当那凄风冷雨,过雁吟虫,眼前景物,无一件不是牵愁触闷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三折
- 13 风尘之言
- 指蜚短流长的言语出处:《魏书·王慧龙传》:“赐慧龙玺书曰:‘义隆畏将军如虎,欲相中害,朕自知之,风尘之言,想不足介意也。”语法:风尘之言作主语、宾语;指流言蜚语。示例:风尘之言不可信
- 14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出处:唐 房玄龄《晋书 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语法:风声鹤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战争等。示例:直到后来,听到了那些风声鹤唳的传说,见到了举室仓皇的不安状态。郁达夫《出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