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气凛然简介
浩气凛然的意思
解释:
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
出处: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语法:
浩气凛然作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态度等。
浩气凛然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正气凛然
成语造句
- 1.只见孙袭韵身旁立了个身长九尺、宽肩阔背、童发鹤颜、浩气凛然的俊美男子,观其年龄,大概不过四十上下。
- 2.整个天际响彻一种类似佛家梵音的吟唱,浩气凛然。
- 3.,水伯看着刀一笑那浩气凛然的大侠风范,心里很是敬佩不已。
- 4.那大汉手中旋即立显一根狼牙棒,与其脚下的那根无二,他双手紧握那把柄,挡于身前,四周浩气凛然,看来他是想硬抗这一击。
- 5.无量天尊,马少侠一身正气,浩气凛然,真乃侠义之风也。
- 6.巍巍峨峨的崆峒派,原本是气势磅礴,浩气凛然。
英语翻译
- 日语:
正気(せいき)凛然としている
浩气凛然相关词语
- 1 想当然
-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语法:想当然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钱钟书《围城》:“汪先生也摸着胡子,反复援引苏东坡的名言道:‘想当然耳’,‘想当然耳’哦!”
- 2 辞严气正
- 犹言辞严义正。出处:《宋史·孙长卿楚建中等传论》:“建中雅量却敌,辞严气正,尤为厅伟。”语法:辞严气正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柔声下气
- 犹言低声下气。形容恭顺谦卑的样子。出处:清·沈起凤《谐铎·鸡谈》:“愿天下处闺房者,持予雄辩,压彼雌风,毋柔声下气,养同木鸡也。”语法:柔声下气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2回:“希铨又本来生一张白脸,柔声下气,就和女人一般的,也怪不得人家疑心。”
- 4 死声啕气
- 大声嘶喊、哭叫。
- 5 斠然一概
- 持平一致。
- 6 年壮气锐
-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 7 飘然远翥
- 翥:向高处飞。轻快地向高处飞去。比喻放弃权利之争,远离庸俗的官场出处:蔡锷《致唐继尧皓电》:“侪辈中果有三数人身先引退,飘然远翥,实足以对于今日号称伟人志士、英雄豪杰一流直接下一针砭,为后来留一榜样。”语法:飘然远翥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8 轩昂气宇
- 形容人气度不凡。亦作“气宇轩昂”。出处:明·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三折:“一个个前撮后拥,看见他呵,是好个轩昂气宇。”语法:轩昂气宇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气概不凡。
- 9 勃然大怒
- 勃然:因生气或惊慌等突然变脸色的样子。形容突然变脸;发起脾气来。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语法:勃然大怒偏正式;作谓语;用于人突然生气变脸色。示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 10 依然故我
- 依然:依旧;故:原来的。仍旧是原来的我。形容情况仍然没有变化。出处:宋 陈著《贺新郎 次韵戴时芳》:“谁料腥埃妨阔步,孤瘦依然故我。”语法:依然故我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人的思想等。示例:二分明月,照向谁家,一个诗人,依然故我。(清 吴锡麒《家慕桥诗集序》)
- 11 荡然一空
- 荡:洗涤;荡然:干净的样子。全都毁坏,消失尽净。形容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或毁坏出处:《宋史·杨偕传》:“且州之四面,属羌遭贼驱胁,荡然一空,止存孤垒,犹四肢尽废,首面心腹独存也。”语法:荡然一空作谓语、状语;指消失。
- 12 意气扬扬
- 意气:意志;气概;扬扬:得意昂扬的样子。形容十分得意或气概高昂的样子。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管晏列传》:“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语法:意气扬扬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见别人惧怕,没奈何他,意气扬扬,自以为得计。(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
- 13 生机盎然
- 充满生气和活力的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春天来了,满山青绿,遍地黄花,它们都生机盎然,而我为什么要死?”语法:生机盎然作谓语、定语;指充满活力。示例: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这里已是鹅黄遍野,生机盎然,小鸟在密林中自由地欢唱。”
- 14 热气腾腾
- 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语法:热气腾腾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徐迟《歌德巴赫猜想 生命之树常绿》:“罗梭江上生气蓬勃,小勐仑热气腾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