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回分解简介
下回分解的意思
解释:
章回小说于每回之末所用的套语。现多用以喻事件发展的结果。
成语造句
- 1.我们很遗憾的承认墨西哥湾海岸发生了一些事情,请待下回分解。
- 2.唉唉,这段子编的,热闹是热闹了,可我哪有瞧热闹的心思?要知我和董永的命运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 3.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章费了好大的力气去写,修改了几次了。
- 4.而且,一旦马奎兹无法撼动梅威瑟的下巴,那么,他总不会放过这位防守精灵的腹部,这一点我们下回分解…
- 5.吕布如日方中,看谁人独领风骚?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 6.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第五十六章。
下回分解相关词语
- 1 天下无双
- 天下找不出第二个。形容出类拔萃,独一无二。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语法:天下无双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夜半,有女子可年十五六,姿颜服饰,天下无双。(鲁迅《古小说钩沉 列异传》)
- 2 羣分类聚
- 语本《易·繫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羣分。”谓同类的事物聚在一起,而不同的事物则以类区分。
- 3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语法: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贫农们不怕失掉什么。他们中间有很多人,确实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他们有什么不进农会?(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4 扫兴而回
- 扫兴:指情绪低落。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旅寄》:“早是暮冬,不提防岭北风严,感了寒疾,又无扫兴而回之理。”语法:扫兴而回作谓语、定语;指失望。示例: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8回:“白白地鸟乱了一阵,一个个扫兴而回,回去见那活老虎销差。”
- 5 转日回天
- 见“转日回天”。出处:唐·卢照邻《长安古意》诗:“别有豪华称将相,转日回天不相让。”语法:转日回天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他势压朝班,威倾京国,你却与他相别。只怕他转日回天,那时须有个决裂。明·高明《琵琶记·官媒议婚》
- 6 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
- 比喻只是口头说说,没有实际行动。
- 7 升高自下
- 升:上升,提高。比喻事情循序进行由浅入深出处:《尚书·太甲》:“若升高必自下,若陟遐必自迩。”语法:升高自下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解甲释兵
- 解:解除;释:卸下。放下武装,卸掉盔甲。比喻不再战斗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7回:“庆氏有马,惊而逸走,军士逐而得之,乃尽絷其马,解甲释兵,共往观优。”语法:解甲释兵作谓语、宾语;指停战。示例:清·余怀《王翠翘传》:“非为胡公作说客,乃为故人作忠臣耳,王直已遣子纳款,故人不乘此时解甲释兵,他日必且为虏。”
- 9 千回百折
- 形容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跌宕婉转。也形容事态的发展、前进的历程弯弯曲曲,很不顺利。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书·五》:“百川时文,精粹湛深,抽心苗,发奥旨,绘物态,状人情,千回百折,而卒造乎浅近。”语法:千回百折作宾语、状语;指文艺作品或歌声乐曲。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原来千回百折,不过要表明舍不得与王有龄相离这句话。”
- 10 分秒必争
- 一分一秒的时间都要争夺过来。形容做事的时间抓得很紧。出处:柯岩《奇异的书简 船长》:“我们现在要搞四化,分秒必争哩!”语法:分秒必争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为了赶上大部队,小战士一步不停地向前走着,分秒必争,终于在黎明前与大部队汇合。
- 11 物以羣分
- 同类的东西聚在一起。指坏人彼此臭味相投,勾结在一起。同“物以类聚”。出处:《周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语法:物以群分作宾语、定语;指同类的东西聚合。示例:人以类聚,物以群分。侯张两个的素行,这是“右仰知悉”,谁不知道?
- 12 回肠九转
-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出处:《柳荫记》:“难坏人这阵无计想,好叫人回肠九转无主张。”语法:回肠九转补充式;作定语;形容内心痛苦万分,焦虑不安。示例:元洪数月以来,踌躇再四,爱功忧乱,五内交萦,回肠九转,忧心百结。(蔡东藩、许厪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 13 涕泗交下
- 眼泪鼻涕一起流下。形容痛哭的样子。同“涕泗交流”。出处:唐 孙棨《北里志 天水仙哥》:“全贪其重赂,径入(南)曲追天水入兜舆中,相与至宴所,至则蓬头垢面,涕泗交下。”语法:涕泗交下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悲痛时。示例:宣宗郊天前一日,谒太庙。至宪宗室,捧斝而入,涕泗交下。左右观者,莫能仰视。宋 王谠《唐语林 德行》
- 14 下官不职
- 对下属官吏不胜任的委婉说法。出处:汉·贾谊《新书·阶级》:“坐罢软不胜任者,不谓罢软,曰下官不职,故贵大臣定有其罪矣,犹未斥然正以呼之也,尚迁就而为之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