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前仇简介
不记前仇的意思
解释:
指不计较以前的仇恨,任人唯贤
出处: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语法:
不记前仇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他不记前仇,推荐他的劲敌当厂长。
不记前仇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睚眦必报
成语造句
- 1.这一下,艾桂花倒受了感动,心里想,这女人不记前仇,像个男子汉。
- 2.再世为人的项羽,一改以前的脾气,不记前仇,与背时的韩信化敌为友。
- 3.如果你们投降的话,我们不但会不记前仇,还会给你们两个魔神之位的。
- 4.岳少爷,还要什么报仇,我阎松就是下半生当牛做马也感恩不尽,你不记前仇还大胆起用我,我……
- 5.以前的事情既然过去了,我们双方就算扯平了,从今以后我们只谈合作,不记前仇了。
- 6.在辩论后,孩子们决定不记前仇。
成语故事
- 东周时期齐襄公暴虐被杀,其弟小白同其恩师鲍叔牙从莒国赶回齐国即位,遭到另一兄弟公子纠的恩师管仲的阻拦,管仲射小白一箭。齐桓公小白回国即位后,鲍叔牙极力说服齐桓公不记前仇,拜管仲为丞相
不记前仇相关词语
- 1 好景不长
- 景:景况;光景;长:长久。好的境遇不长。出处:浩然《艳阳天》第六章:“可惜好景不长。”语法:好景不长主谓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形容好的事物很短暂。示例:他们匆匆结合,总是好景不长的。
- 2 不绝若线
- 形容局势危急,象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出处:《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语法:不绝若线作谓语、定语;用于危急时。
- 3 生不逢辰
- 出生就没有碰上好时辰。形容时运不济或慨叹不被人赏识。出处:《诗经 大雅 桑柔》:“我生不逢辰,逢天僤怒。”语法:生不逢辰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你不要总是埋怨自己“生不逢辰”,要自己创造条件,在工作上做出成绩。
- 4 后手不上
- 指平时不注意留有余地,日后接应不上,无法继续维持。出处:明·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日复一日,须有尽时,日后后手不上了,悔之无及矣。”
- 5 间不容缓
- 指刻不容缓出处:龚振黄《青岛潮》第十章:“是否赞同,迅祈赐覆。千钧一发,间不容缓也。”语法:间不容缓作谓语;指刻不容缓。
- 6 一不作,二不休
- 要么不做,做了就索兴做到底。指事情既然做了开头,就索兴做到底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六回:“索性让我一不作,二不休,见一个杀一个,见两个杀一双,杀个爽快。”语法:一不作,二不休作谓语、状语、分句;用于城市。示例:老舍《神拳》第二幕:“好吧!一不作,二不休!说吧,叫我干什么?”
- 7 簸之扬之,穅粃在前
- 1.谓扬米去糠,糠在米上。穅,同“ 糠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排调》:“ 王文度 、 范榮期 俱爲 簡文 所要, 范 年大而位小, 王 年小而位大,將前,更相推在前,既移久,王 遂在 范 後。 王 因謂曰:‘簸之揚之,穅粃在前。’ 范 曰:‘洮之汰之,沙礫在後。’”本为调侃之词,谓位卑而居前列。后亦用为谦词,谓无才而居前。穅,亦写作“糠”。《<二刻拍案惊奇>原序》:“亦曰‘簸之揚之,糠粃在前’云爾。”亦省作“ 簸揚糠粃 ”。 明 张居正 《答宗伯董浔阳书》:“兒曹徼時厚幸,並登仕版,
- 8 唏嘘不已
- 伤心地哭泣难以自止。示例:理想破灭,恍如镜花水月,让他唏嘘不已。
- 9 善死者不阵
- 形容善于指挥作战的人,不需要摆阵势就可以战胜敌人。出处:《谷梁传·庄公八年》:“善为国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同阵)。”
- 10 前功尽废
- 以前的一切努力完全白费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64回:“倘或为其所破,则内外相合,粮一入城,前功尽废矣。”语法:前功尽废作谓语、宾语;指白忙。示例:你尚差一年大学毕业,若现在辍学,岂非前功尽废。
- 11 八竿子打不着
- 比喻远得不沾边出处:母国政《飘飞的大雪》:“现在有些人,千方百计地寻找在国外八竿子打不着的亲友,想方设法要出去。”语法:八竿子打不着作谓语、定语;指相距很远,用于口语。示例: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而且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久已不来往的。”
- 12 冥顽不灵
- 冥:本指昏暗;引申为愚昧;顽:顽固;难开化;灵:聪明敏锐。形容无知的愚昧;不聪明;难开化。出处:唐 韩愈《祭鳄鱼文》:“不然,则是鳄鱼冥顽不灵,刺史虽有言,不闻不知也。”语法:冥顽不灵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冥顽不灵藐王章,羊狠狼贪性狂恣。(清 叶廷琯《鸥陂渔话 严戊卿捕鳄行纪诛潮匪事》)
- 13 畜我不卒
- 畜:养育;卒:终。指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责没有完成出处:《诗经·邶风·日月》:“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语法:畜我不卒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华而不实
- 华;同“花”;开花;实:结果实。光开花;不结果。比喻外表好看;内里空虚;有名无实。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五年》:“且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语法:华而不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做工作要扎扎实实,讲求实效,不要华而不实,夸夸其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