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作别论简介
又作别论的意思
解释:
见“又当别论”。
出处:
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他们既然是五猖,便也无法可想,而且自然也就‘又作别论’了。”又《无常》:“这自然是专就我的故乡而言,若是‘模范县’里的人民,那当然又作别论。”
语法:
又作别论作谓语、宾语;指另外评价。
又作别论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又当别论
成语造句
- 1.不过如果动用原力,那又作别论,虽然李浩现在原力还很弱,但控制范围已超过四五十米,只要踏入李浩身边四五十米内,就已进入了原力可攻击的范围。
- 2.除非他是个三岁娃娃,那又作别论了。
- 3.除非他是个三岁娃娃,那又作别论。
- 4.不为豪威尔斯所容的德莱塞,则又作别论了。
- 5.大概为人在世,被他人说个疯癫,断然不肯承认,除那笑傲山水诗豪画伯的一流人,又作别论,其余总是一样。
又作别论相关词语
- 1 琵琶别抱
- 旧时指妇女弃夫改嫁。出处:唐 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语法:琵琶别抱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指妇女改嫁。示例:琵琶别抱,掉首无情,非惟不及此妾,乃并不及此狐。(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四)
- 2 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
- 平生:有生以来;亏心:违背良心。从来没有干过违背良心的事,即使夜半人敲门也不吃惊。形容为人处事光明正大,心地坦然出处:鲁迅《天花的蔷薇》:“‘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乙校不自心虚,怎能给恐吓呢?”语法:平生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3 成双作对
- 配成一对。出处: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假若是怨女旷夫,买吃了成双作对。语法:成双作对作谓语、定语;指配成一对。示例:朋友聚会是有的,为什么要夫妇两个一同去?这算显示你们是成双作对吗?(叶圣陶《孤独》)
- 4 一概而论
- 概: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槲的木棍;一概:一律。用同一个标准来评论、看待或处理。多形容不分性质、不加区别地处理事情或解决问题。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语法:一概而论偏正式;作主语、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示例:我们对具体问题要做具体分析,决不能一概而论。
- 5 作作有芒
- 作作:光芒四射的样子。形容光芒四射。也比喻声势显赫。出处:《史记·天官书》:“岁阴在酉,星居午。……作作有芒。”语法:作作有芒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声名。
- 6 菱角磨作鸡头
- 比喻困难大,波折多。出处:宋·陆游《书斋壁》诗:“平生忧患苦萦缠,菱刺磨成芡实圆。”自注:“俗谓困折多者谓菱角磨作鸡头。”语法:菱角磨作鸡头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这真是菱角磨作鸡头,还是省点心吧
- 7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 太阳升起就起来劳动,太阳下山就休息。原指上古人民的生活方式,后亦泛指单纯简朴的生活。出处:《庄子 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语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简朴的生活。示例:席匠铺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节令耕种收打,按政策交售爱国粮,过着平平静静的生活。《花城》1981年第6期
- 8 并肩作战
- 密切配合,一起打仗。比喻团结合作,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出处:柯岗《逐鹿中原》第四章:“我们第二野战军和第三野战军,要在中原地区并肩作战的意义和注意事项。”语法:并肩作战作谓语;指共同完成某项任务。示例: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她需要有一个志同道合的人,和他说说心里的话,同他一块儿并肩作战。”
- 9 作不如程
- 程:规矩、格式,也作期限。做的不合规格或不能如期完成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锦瑟》:“作不如程,则刖耳、嬶鼻、敲刖胫趾,君能之乎?”语法:作不如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笃论高言
- 确切高明的言论。出处:清 王悔生《祭海峰先生文》:“笃论高言,谆谆训诫,沃我心灵,开我眉瞆。”语法:笃论高言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或文章等。
- 11 别鹤孤鸾
- 别:离别;鸾:凤凰一类的鸟。离别的鹤,孤单的鸾。比喻远离的夫妻。出处:晋 陶潜《拟古》诗之五:“知我故来意,取琴为我弹。上弦惊别鹤,下弦操孤鸾。”语法:别鹤孤鸾联合式;作主语、补语;指离散的夫妻。
- 12 忸怩作态
- 忸怩:羞愧的样子。形容不自然;不大方;含羞做作的样子。出处:巴金《谈〈春〉》:“倘使小说不能作为我作战的武器,我何必化那么多的功夫转弯抹角、忸怩作态,供人欣赏来换取作家的头衔呢?”语法:忸怩作态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你不要忸怩作态好不好。
- 13 崇论闳议
- 崇:高;闳:宏大。指高明卓越的议论。出处:《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必将崇论闳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语法:崇论闳议作主语、宾语;比喻见解超出众人。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53回:“还有一篇崇论闳议的大文,乃是比部郎中王朴所作。”
- 14 别无长物
- 长物:多余的东西。再也没有别的多余的东西。形容因贫困而空无所有或因节俭而东西极少。也作“身无长物”、“一无长物”。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语法:别无长物动宾式;作谓语,形容贫困。示例:他们除双手外,别无长物,其经济地位和产业工人相似。(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