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同山岳简介
恩同山岳的意思
解释:
犹恩重如山。
出处: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
语法:
恩同山岳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激词。
恩同山岳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恩重如山
恩同山岳相关词语
- 1 同心结
- 1.旧时用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 2.状如两心相连的装饰品。
- 2 同舟之惧
- 比喻共同为某事而忧虑、畏惧。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外内齐虑,有同舟这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
- 3 笙磬同音
-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出处:《诗经 小雅 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语法:笙磬同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文含经纬,深谋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 4 山包海容
- 比喻器量宏大,胸襟开阔。出处:宋·释惠洪《韩廉使奉御赞》:“究其心胸,山包海容,表里不隔,八窗玲珑。”语法:山包海容作定语;用于比喻句。
- 5 山间林下
- 指隐士所居住的地方出处: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志愿禅师》:“山间林下颇称道人家风。”语法:山间林下作宾语、定语;用于隐士生活。示例:元·宫大用《范张鸡黍》第二折:“况兼各山间林下,贤人君子,多有隐迹埋名,将贤门闭塞。”
- 6 登山越岭
- 形容长途跋涉,旅途艰辛。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一百回:“幸亏他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坐,来时驮经,亦甚赖其力也。”语法:登山越岭作谓语、宾语;形容长途跋涉。示例: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又要多张旗帜,使敌人不敢登山越岭。”
- 7 百二山河
- 百二:以二敌百。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马。”语法:百二山河偏正式;作宾语、定语;指山河险固的地方。示例:百二山河同败絮,两三亲友各飘萍。宁调元《清明忆亡友姚宏业》
- 8 昆山片玉
- 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出处:《晋书 郤诜传》:“臣举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语法:昆山片玉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珍贵稀有之物。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二回:“五行相配,真如桂林一枝,昆山片玉。”
- 9 锦绣山河
- 高山和河流就像精美鲜艳的丝织品一样。形容美好的国土。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一回:“正是华丽境域,锦绣山河,好不动人歆羡呀!”语法:锦绣山河作主语、宾语;指美丽的江山。示例:王侯第宅苍茫外,锦绣山河感慨中。(元 戴良《秋兴五首(其二)》)
- 10 志同气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语法:志同气合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 11 不期而同
-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语法:不期而同作谓语;同“不约而同”。
- 12 同仇敌忾
-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语法:同仇敌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 13 赏同罚异
-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出处: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语法:赏同罚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4 仙山楼阁
- 《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终莫能至云。”唐白居易《出处:《史记·封禅书》:“自威(齐威王)、宣(齐宣王)、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此三神山者,其傅在勃海中……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其物禽兽尽白,而黄金银为宫阙。未至,望之如云;及到,三神山反居水下。临之,风辄引去,语法:仙山楼阁作宾语、定语;指美妙幻境。示例: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唐白居易《长恨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