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同罚异简介
赏同罚异的意思
解释:
谓奖赏和自己的意见相同的,惩罚和自己的意见不同的。
出处: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语法:
赏同罚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赏同罚异相关词语
- 1 恩同山岳
- 犹恩重如山。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梅女》:“萍水之人,何敢遽以重务浼君子。但泉下搞骸,舌不得缩,索不得除,求断屋梁而焚之,恩同山岳矣。”语法:恩同山岳作谓语、定语;用于感激词。
- 2 同心结
- 1.旧时用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以象征坚贞的爱情。 2.状如两心相连的装饰品。
- 3 异口一言
- 不同人说同样的话。形容看法、意见完全一致。
- 4 异政殊俗
- 异政:不同的政教;殊俗:不同的风俗。指偏离正道的正教会风俗出处:《诗经》大序:“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语法:异政殊俗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吕祖谦《东莱博议·成风请封须句》:“平王之东,降于列国,异政殊俗,各私其私。”
- 5 同舟之惧
- 比喻共同为某事而忧虑、畏惧。出处:《三国志·魏志·傅嘏传》:“外内齐虑,有同舟这惧,虽不能终自保完,犹足以延期挺命于深江之外矣。”
- 6 笙磬同音
- 比喻人事协调,关系和睦。出处:《诗经 小雅 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语法:笙磬同音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旧唐书·房玄龄杜如晦传》:“文含经纬,深谋夹辅;笙磬同音,唯房与杜。”
- 7 僭赏滥刑
- 赏的不是有功的人,罚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赏罚不当。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语法:僭赏滥刑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志同气合
- 志趣相同,意见一致出处:宋·曾敏行《独醒杂志》第四卷:“逢原每不乐补之所为,而墨花实不逮,唯长于平远,遇志同气合者始为作之。”语法:志同气合作谓语、定语;指志趣相投的人。
- 9 不期而同
- 期:约定期限。指不约而同出处:郭沫若《文艺论集 整理国故的评价》:“他的论调与吴稚晖的虽若不期而同,但是吴稚晖所注眼的是功利问题。”语法:不期而同作谓语;同“不约而同”。
- 10 同仇敌忾
- 同仇:共同对敌;敌:对抗,抵拒;忾:愤怒。指全体一致痛恨敌人。出处:《诗经 秦风 无衣》:“与子同仇。”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四年》:“诸侯敌王所忾。”语法:同仇敌忾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示例:因为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忾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五论“文人相轻”—明术)
- 11 赏心悦目
- 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出处:《宋史 范镇传》:“凡可以荡心悦目,不宜有加于旧。”语法:赏心悦目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两人到山脚下一看,只见新叶嫩碧,土地金黄,野草开着些红红白白的小花,真是连看看也赏心悦目。(鲁迅《故事新编 采薇》)
- 12 计功行赏
- 按功劳的大小给于奖赏。出处:韩非《韩非子 八说》:“计功而行赏,程能而授事。”语法:计功行赏偏正式;作谓语;按功劳的大小颁发奖赏。示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8回:“岳雷大军过了界山,收拾人马,放炮安营,计功行赏。”
- 13 俯仰异观
- 俯仰:低头,抬头;异观:不同的表现。一低头,一抬头,都有不同的表现。指霎时间出现的多种多样的姿态。出处: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意密体疏,俯仰异观,含喜微笑,窃视流眄。”
- 14 赏一劝百
- 奖励一个人的先进事迹而鼓励好多人。出处:《文中子·立命》:“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语法:赏一劝百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