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音九皋简介
养音九皋的意思
解释: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出处:
语出《诗·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语法:
养音九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南朝·宋·王韶之《赠潘综吴逵举孝廉》:“育翮幽林,养音九皋。”
养音九皋相关词语
- 1 九牛一毛
- 九:表示多数。许多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微不足道的一点。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语法:九牛一毛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微不足道。示例: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感事书怀 七古 手莫伸》诗)
- 2 颐神养性
- 谓保养精神元气。出处:《魏书·显祖纪》:“其践升帝位,克广洪业,以光祖宗之烈,使朕优游履道,颐神养性,可不善欤?”语法:颐神养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颐神养性,省畋游之娱;去奢从俭,减工役之费。《旧唐书·岑文本传》
- 3 丝竹之音
-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语法:丝竹之音作宾语;指音乐。示例:宋·陆游《入蜀论》:“月明时,有丝竹之音。”
- 4 十亲九故
-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出处: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受千辛万苦,想十亲九故,在三江五湖。”语法:十亲九故联合式;作宾语;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 5 三教九流
- 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三教:指儒教、佛教、道教;九流:指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出处:宋 赵彦卫《云麓漫钞》第六卷:“(梁武帝)问三教九流及汉朝旧事,了如目前。”语法:三教九流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是个社会活动家,朋友遍及三教九流。
- 6 言重九鼎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出处: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语法:言重九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怡情养性
- 怡养性情。出处:茅盾《如何欣赏文艺作品》:“他们那时侯,把一部用文言写的诗、词、赋、曲、传奇、小说,乃至野史、笔记,视为‘杂览’,士大夫博习经史以后,不妨也阅读一番,为的可以‘怡情养性’,‘殚见洽闻’。”语法:怡情养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陆文夫《知趣、识趣、有趣》:“写字作画本来是怡情养性,寻找美感,锻炼身体。”
- 8 九天使者
- “九天采访使者”的略称。
- 9 大音希声
- 《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魏源本义引吕惠卿曰:“以至音而希声,象而无形,名与实常若相反者也,然则道之实盖隐于无矣。”意谓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出处:《老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王弼注:“听之不闻名曰希,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故有声者非大音也。”语法:大音希声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0 修身养性
- 陶冶身心,涵养德性,陶冶心性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25回:“喝了一碗茶,把碗往地下一扔,说:‘可不必生气,出家人修身养性。’”语法:修身养性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示例: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上了年纪就安安静静地修身养性颐养天年了。”
- 11 举十知九
-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出处:唐 张说《唐故豫州刺史魏君神道碑》:“圣人之所志,闻一而反三;君子之所能,举十而知九。”语法:举十知九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学识。示例:德才兼备,举十知九的教师,在学生中间自然有一种崇高的威望。
- 12 濮上之音
- 濮上:古地名。靡靡之音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语法:濮上之音作宾语;指不好的音乐。示例:请不要沉湎于这濮上之音
- 13 九棘三槐
- 后泛指三公、九卿等高级官职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二十五
- 14 修心养性
- 修心:使心灵纯洁;养性:使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二折:“则被这东坡学士相调戏,可着我满寺里告他谁,我如今修心养性在庐山内,怎生瞒过了子瞻,赚上了牡丹,却教谁人来替?”语法:修心养性作谓语、宾语;指注重自己的德行。示例:我纵欲修心养性,那得此半年空闲,幕天席地的日子?(冰心《寄小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