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树木简介
只见树木的意思
解释:
一个汉语短语,比喻只看到局部,看不到整体或全部。
示例: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看问题很片面的错误。
只见树木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目光短浅
成语造句
- 1.看问题要客观全面,否则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2.如此坚持的交易者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3.你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 4.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犯了看问题很片面的错误。
- 5.文章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角度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产权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进行了分析。从宏观方面来说,由于国企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改革思路只能把国有企业改革引入歧途。
- 6.语言体现思维方式已为人们所共识,那么学习一门语言而不知其思维特点就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困境。
只见树木相关词语
- 1 自树一帜
- 比喻单独建立一种风格、体制、派别或力量等。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一:“率皆攻排诋呵,自树一帜,殊可笑也。”语法:自树一帜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其于诗也,虽以余事及之,然亦欲求于古人之外,自树一帜。清 黄遵楷《〈人境庐诗草〉跋》
- 2 一见了然
- 犹一目了然。出处: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语法:一见了然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考其同异多寡,为古歌西歌以著之,使览者一见了然。清·戴名世《中西经星同异考序》
- 3 木讷寡言
- 讷:说话迟钝。形容人不爱说话。出处:《晋书·葛洪传》:“为人木讷,不好荣利,闭门却扫,未尝交游。”
- 4 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 比喻没有根据的事物。出处:语出《左传 昭公九年》:“我在伯父,犹衣服之有冠冕,木水之有本原。”语法: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作宾语;用于比喻句。
- 5 火齐木难
- 火齐:宝石名;木难:宝珠名。 比喻珍奇难得之物。多指诗文书画等。出处:汉·班固《西都赋》:“翡翠火齐,流耀含英。”三国·魏·曹植《美女篇》:“明珠交玉体,珊瑚间木难。”
- 6 蠢若木鸡
- 形容神貌呆笨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语法:蠢若木鸡作谓语、状语、定语;指愚笨。示例:他真是蠢若木鸡
- 7 与草木俱朽
- 身体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无闻地死去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语法:与草木俱朽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只影单形
- 只:单。形容孤单一人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2回:“又见辛环已死,只影单形。”语法:只影单形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孤行己见
- 不接受别人的意见,固执地照自己的意见行事。出处: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语法:孤行己见作谓语、主语、宾语;指人固执。示例: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 10 具一只眼
- 指有独到的眼光和见解。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八:“僧云:‘若问某甲见处。和尚放下手中物。’师云:‘许你具一只眼。’”
- 11 诽谤之木
-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出处:《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语法:诽谤之木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 12 上树拔梯
- 比喻引诱别人上前而断绝他的退路。出处:宋 晓莹《罗湖野录》第一卷引宋 黄庭坚与兴化海老手帖:“此事黄龙兴化亦当作助道之缘,共出一臂,莫送人上树拔却梯也。”语法:上树拔梯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你不要老干那种上树拔梯的坏事
- 13 鸣于乔木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出处:《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语法:鸣于乔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 14 木石心肠
- 形容人心肠硬,不为情感所动出处:清 洪楝园《后南柯 辞职》:“虽木石心肠,亦为之动。”语法:木石心肠作主语、宾语;指人心肠硬。示例:他这个人真是木石心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