诽谤之木简介
诽谤之木的意思
解释:
诽谤:引以为谏言;木:木牌。在交通要塞竖立木牌,让人们写上谏言。
出处:
《史记 孝文本纪》:“古之治天下,朝有进善之旌,诽谤之木,所以通治者而来谏者。”
语法:
诽谤之木作宾语;指让人写谏言的木牌。
成语造句
- 1.尧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 2.设置谏言之鼓,让天下百姓尽其言;立诽谤之木,让天下百姓攻击他的过错。
- 3.几千年前的尧舜时代,官方已设置了供人们议政论事的“诽谤之木”。
- 4.按有关典籍的描述,远古时代是“众人不与政,闻君过则诽谤”,“尧有欲谏之鼓,舜有诽谤之木”。
- 5.“立诽谤之木,申命九官,黜陟幽明。
- 6.早在远古时代,舜就设立了“敢谏之鼓”和“诽谤之木”,通过这两种方式,来了解自己的缺点和听取采纳别人的意见,终于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部落首领。
诽谤之木相关词语
- 1 疥癣之病
- 疥癣:一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出处: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语法:疥癣之病作主语、宾语;指无关紧要的东西。
- 2 车笠之盟
- 笠:斗笠。比喻不因为富贵而改变贫贱之交。出处:晋·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语法:车笠之盟作宾语;指友好交往。示例:我们有车笠之盟
- 3 大旱之望云霓
- 渴望解除困境出处:《孟子·梁惠王下》
- 4 操必胜之券
- 操:掌握;券:凭证。手里掌握必胜的凭证。指十分有把握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明法解》:“故明主操必胜之数,以治必用之民。”语法:操必胜之券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之子于归
- 之子:这个女子;于归:到丈夫家中去。指女子出嫁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语法:之子于归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皮之不存,毛将安傅
- 存:存留;附:附着。皮都没有了,毛往哪里依附呢?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础,就不能存在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将安傅?”语法:皮之不存,毛将安傅作宾语、定语、分句;形容两者的关系。示例: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五卷:“今云欲预九锡之庆,乃甘心促寿愈疾以从之,所谓皮之不存,毛将安傅,岂不愚惑之甚哉!”
- 7 分内之事
- 分内:自己,本分。本分之内的事情。指自己应负责任的事情。出处:《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语法:分内之事作宾语;指应负责任的事情。示例: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九回:“陛下明并日月,张天右身居文臣之首,统领百僚,举贤佐理,辅治仁政,乃他分内之事。”
- 8 郑卫之声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语法:郑卫之声作宾语;指淫乐。
- 9 一饭之德
- 喻微小的恩德。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语法:一饭之德作宾语;比喻微小的恩德。示例:世相传余初有一饭之德,葛如方布衣野走。清·俞樾《茶香室续钞·陆晋》
- 10 白头之叹
- 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语法:白头之叹作宾语;多用于女性。示例:妾蒙陛下宠眷,六宫无比,只怕日久恩疏,不免白头之叹。清 洪昇《长生殿 密誓》
- 11 一卒之田
- 百顷田地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无一卒之田。”语法:一卒之田作宾语;指百顷田地。
- 12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 指用重金悬赏,就会有勇于出来干事的人。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赏罚若明,其计必成。”语法: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雪公,你的条件开得不够吧?”
- 13 丰屋之祸
- 见“丰屋之戒”。出处:陈寿《三国志·辛毗杨阜高堂隆传》:“《易》曰:‘丰其屋,蔀其家,窥其户,閴其无人’。王者以天下为家,言丰屋之祸,至于家无人也。”
- 14 命世之才
- 原指顺应天命而降世的人才。后多指名望才能为世人所重的杰出人才。亦作“命世之英”、“命世之雄”。出处:汉·李陵《答苏武书》:“贾谊、亚夫之徒,皆信命世之才,抱将相之具。”语法:命世之才作宾语;用于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