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之气简介
四时之气的意思
解释:
本指一年四季的气象,后以“备四时之气”喻指人的气度弘远。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谢太傅绝重褚公,常称褚季野虽不言而四时之气亦备。”
语法:
四时之气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唐·李白《任城县厅壁记》:“季野备四时之气,士元非百里之才。”
成语造句
- 1.可采天气、地气、太阳之气、月亮之气、万物之气、四方之气,四时之气。
- 2.所谓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淡,冬山惨淡而如睡,此四时之气也。
- 3.所存思的对象,除了宗教色彩很浓的身内外神真、仙境、天宫等外,还有日月光明、云雾、五方四时之气、紫气等自然景物。
- 4.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此治人之道,不亦合於四时之气乎?
- 5.四时之气,常如初春,寒止于凉,暑止于温。
- 6.小麦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粮食作物,其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受四时之气,故为五谷之精品,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之一。
四时之气相关词语
- 1 一朝之患
- 突然发生的祸患。出处:《礼记·檀弓上》:“故君子有终身之忧,而无一朝之患,故忌日不乐。”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楚国苦之,群臣皆怨,咸言费无忌谗杀伍奢、白州犁而吴侵境不绝于寇,楚国群臣有一朝之患。”语法:一朝之患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一己之私
- 指个人的私心、私利。出处: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语法:一己之私作宾语;指个人的看法。示例:上则扰乱政治,下则摇惑民心,皆由腐败官僚有意编造,以快一己之私。(章炳麟《致报界俱进会书》)
- 3 一家之学
- 自成一家的学派。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语法:一家之学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自梁以来,始以其当时所行傅于《周官》五礼之名,各立一家之学。《新唐书·礼乐志一》卷十一
- 4 诛求无时
- 诛求:苛求。勒索。不断地进行勒索,没有满足的时候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以敝邑褊小,介于大国,诛求无时,是以不敢宁居。”语法:诛求无时作谓语、定语;指贪心不足。
- 5 堂而皇之
- 形容公然毫不隐讳地(多含贬义)。出处:鲁迅《花边文学 “莎士比亚”》:“末一句是客气话,赞成施先生的其实并不少,要不然,能堂而皇之的在杂志上发表吗?”语法:堂而皇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叶圣陶《四三集·一个练习生》:“现在这时代,劳动做工是堂而皇之的了。”
- 6 群起而攻之
- 大家都起来攻击它,反对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语法:群起而攻之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他品行恶劣,难怪大家会群起而攻之,他这是咎由自取。
- 7 心腹之言
- 藏在心里轻易不说的真心话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玄德看了,急来车前泣告孙夫人曰:‘备有心腹之言,至此尽当实诉。’”语法:心腹之言作主语、宾语;指真心话。示例:以上就是我的心腹之言
- 8 云泥之差
- 见“云泥之别”。出处: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语法:云泥之差作宾语;用于比较。
- 9 斗筲之辈
- 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语法:斗筲之辈作主语、宾语;指人的气量狭小。
- 10 道傍之筑
- 比喻无法成功的事。出处:《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语法:道傍之筑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傍之筑。”
- 11 颐指气使
- 颐:腮帮子;指:指挥;气:神气;使:指使。用腮帮子来指挥人;用神气来支使人。出处:唐 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所不足者,其唯风树寒泉之思乎!”语法:颐指气使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他颐指气使,心狠手辣。(林平《从夏三虫说开去》)
- 12 奔播四出
- 播:迁徙,流亡。 到处奔波转徒。出处:《抱朴子·金丹》:“往者上国丧乱,莫不奔播四出。”
- 13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 路人:路上的人,指所有的人。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出处:《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传》斐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语法: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作宾语、分句;指人所共知的野心。
- 14 旦夕之费
- 早晚的费用。 指一天正常的日用花费。出处:《南史·隐逸·陶潜传》:“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