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然自失简介
怅然自失的意思
解释: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
语法:
怅然自失作谓语、定语;形容心情愁苦。
示例:
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
英语翻译
- 英语:
fell lost <become lost in a deep reverie>
怅然自失相关词语
- 1 攻瑕指失
- 批评缺点,指出失误。出处:清·顾炎武《与友人书》:“今此旧编,有尘清览。知我者当为攻瑕指失,俾得刊改以遗诸后人。”语法:攻瑕指失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
- 2 自取灭亡
- 自己的所作所为导致自己的覆灭。出处:《阴符经》下卷:“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语法:自取灭亡主谓式;作谓语;含贬义,指自己找死。示例:倭兵犯顺,自取灭亡。(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五回)
- 3 悔过自责
- 悔:追恨。指追悔过错;谴责自己。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志》:“后得反国,不悔过自责,复会诸侯伐郑。”语法:悔过自责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既然他悔过自责,我们就不要追究了。
- 4 靡然成风
- 同“靡然向风”。出处:《明史·张岳传》:“谈虚论寂,靡然成风。”语法:靡然成风作谓语;指形成风气。示例:当是时,李献吉以学杜雄压海内,窜窃剽贼,靡然成风。清·周亮工《书影》卷七
- 5 张慌失措
- 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示例:凡事先有心理准备,遇到变故时不致张慌失措。
- 6 怆然涕下
- 怆然:伤感的样子。伤感地涕泪流洒。出处:唐 陈子昂《登幽州古台》诗:“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语法:怆然涕下作谓语;指伤感。示例:说到此,他怆然涕下
- 7 安然若素
- 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 安:安然,坦然;然:代词,指人或物;素:平常。
- 8 是非自有公论
- 事情的是非曲直,公众自会作出恰当的评判。出处:语出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品藻》:“扞庾公呴又问:‘何者居其右?’王曰:‘自有人。’又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
- 9 兴致索然
- 一点儿兴趣都没有。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语法:兴致索然作谓语、补语;指没有兴趣。示例: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致索然。
- 10 引喻失义
- 引喻:引用类似的例证来说明事理。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指说话不恰当,不合道理。出处:三国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语法:引喻失义作谓语、宾语;指比喻失当。示例:诚宜开张圣听,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 11 超然迈伦
- 见“超迈绝伦”。出处:宋·许顗《彦周诗话》:“东坡《海南诗》、荆公《钟山诗》,超然迈伦,能追逐李杜陶谢。”语法:超然迈伦作谓语、定语;用于夸奖人。
- 12 超然独立
- 见“超然独处”。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君子……超然独立,卓然离世。”语法:超然独立作谓语、定语;指人杰出。
- 13 不自量力
- 量:估计。不能估计自己的力量。指过高估计自己的实力。出处: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语法:不自量力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对自己估计过高。示例:就说我们殿试都是侥幸名列上等,并非不自量力,何敢自不量力,妄自谈文。(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
- 14 习惯自然
- 惯:同“贯”。习惯了就成为很自然的事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卷:“随机应变,迎合上意,久而久之,习惯自然,便自能迎刃而解了。”语法:习惯自然作宾语、分句;指习久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