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珪判野简介
析珪判野的意思
解释:
谓封爵分土。
出处:
《陈书 虞寄传》:“今将军以藩戚之重,东南之众,尽力奉上,戮力勤王,岂不勋高窦融,宠过吴芮,析珪判野,南面称孤?”
语法:
析珪判野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析珪判野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析珪胙土
析珪判野相关词语
- 1 哀鸿遍野
- 哀鸿:鸿雁找不到安栖的地方;没有目的地飞着;悲哀地叫着。比喻到处都是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出处:《诗经 小雅 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语法:哀鸿遍野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贬义,形容无家可归景象。示例: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 2 黄冠野服
- 见“黄冠草服”。出处:古直《冷圃曲》:“二月梅江波滟滟,黄冠野服期许剑。”语法:黄冠野服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衣着。
- 3 分烟析产
- 亦作“分烟析生”。亦作“分家析产”。谓分家。分割财产,各自过活。出处:《宋史·食贷志上二》:“其分烟析产,典卖割移,官给契,县置簿,皆以今所方之田为正。”语法:分烟析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家庭内部等。示例:现在社会上因分烟析产引起矛盾激化的事例很多,这起纠纷若不及时解决,后果不堪设想。《文汇报》1984.9.19
- 4 秋月如珪
- 珪:瑞玉也。 上圜下方。公执桓圭,九寸;矦执信圭,伯执躬圭,皆七寸;子执谷璧,男执蒲璧,皆五寸。以封诸矦。从重土。楚爵有执圭。~形容秋天的月亮像珪一样的皎洁、晶莹。出处:南朝·梁·江淹《别赋》:“至乃秋露如珠,秋月如珪。明月白露,光阴往来。”
- 5 饿莩遍野
- 莩:饿死的人。到处是饿死的人。形容人民因饥饿而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语法:饿莩遍野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饥饿死人。示例:是岁大荒,百姓皆食枣菜,饿莩遍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 6 家鸡野雉
- 雉: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语法:家鸡野雉作宾语、定语;指不同的风格。示例:家鸡野雉的差别是避免不了的
- 7 析圭担爵
- 同“析圭儋爵”。指任官受爵。出处:《明史 倪岳传》:“命将徂征,四年三学举,绝无寸功。或高卧而归,或安行以返。析圭担爵,优游朝行,辇帛舆金,充牣私室。”语法:析圭担爵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穴居野处
- 居住在山洞里;生活在原野上。形容人类远古时期原始的生活状态。穴:山洞;处:居住。出处:《周易 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语法:穴居野处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原始人的生活状况。示例:原始人穴居野处,过着渔猎生活。
- 9 分毫析厘
- 毫、厘:都是细小的单位名称;析:剖析。分析一毫一厘。形容分析细微。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世之作者,或好烦文博採,深沉其旨者;或好离言辨白,分毫析厘者。”语法:分毫析厘作谓语、宾语;形容分析细微深入。
- 10 漫山遍野
- 漫:原为水满外流的意思;引申为“布满”;遍:动词;遍及;布满。原指布满了山坡山冈、田间旷野。形容数量很多、范围很广、声势很大。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语法:漫山遍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主语;形容人或动植物。示例: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 11 野无遗才
- 见“野无遗贤”。出处:《魏书·阳尼传》:“举贤良,黜不肖,使野无遗才,朝无素餐。”语法:野无遗才作宾语、定语;指爱惜人才。
- 12 野草闲花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出处:宋 辛弃疾《定风波》词:“野草闲花不当春,杜鹃却是旧知闻。”语法:野草闲花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俺见鞍思马,难道他是野草闲花?(明 汤显祖《紫钗记 哭收钗燕》)
- 13 野有饿殍
- 饿殍:饿死的人。郊外有饿死的人。形容战乱或灾后的景象出处:唐·陆贽《祭大禹庙文》:“邦无宿储,野有饿殍。”语法:野有饿殍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邪神野鬼
- 闲散的鬼神。比喻不务正业,到处闲逛,寻衅闹市的人语法:邪神野鬼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你就是邪神野鬼,我也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