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山襟海简介
枕山襟海的意思
解释:
靠山依海。
出处:
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古榆关》:“本朝武宁王徐达经略北边,谓是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乃移关于此,连引长城为城之址。”
语法:
枕山襟海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枕山襟海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枕山负海
枕山襟海相关词语
- 1 牛山濯濯
- 濯濯:光秃,无草木的样子。牛山上光秃秃的。形容寸草不生的荒山。
- 2 银海生花
- 银海:道家指眼睛。眼睛因接触到反射的光线而昏花。比喻眼睛看得迷乱。出处:宋·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
- 3 不识庐山真面目
- 庐山:山名,江西九江市南面的一座山。比喻认不清事物的真相和本质出处:宋 苏轼《题西林壁》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法:不识庐山真面目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不识事物的本质。示例:革命家,终会在大风大浪中,辨明方向,分清歧路;怎能够--只见长江滚滚来,不识庐山真面目!郭小川《万里长江横渡》诗
- 4 四海飘零
- 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
- 5 层山叠嶂
- 层:层次;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叠:重复。形容山峰起伏,连绵重叠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6回:“约行数十里,但见前面层山叠嶂,险恶异常。”语法:层山叠嶂作定语、状语;形容山岭重叠。
- 6 恩重如山
- 恩情像高山一样厚重;形容恩义极为深重。出处:宋 陆游《删定官供职谢启》:“及瓜以往,曾无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语法:恩重如山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感激词。示例:他冒着生命危险把我从死亡线上救过来,对我真是恩重如山。
- 7 搥床捣枕
- 搥:同“捶”,拳击;捣:撞击。形容难以入睡,辗转反侧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李妈妈搥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语法:搥床捣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难以入睡。
- 8 调虎离山计
- 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使对方离开原来的地方,以便乘机行事。
- 9 山辉川媚
- 辉:光辉;媚:美好。形容风景非常优美。出处:晋·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
- 10 襟裾马牛
- 像马牛穿上人的衣服。比喻没有头脑和无知。出处:语出唐 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语法:襟裾马牛作宾语、定语;用于骂人等。示例:厌襟裾马牛,笑衣冠沐猴。元 汪元亨《朝天子 归隐》曲
- 11 绿水青山
- 泛称美好山河。出处:元 马致远《拨不断》曲:“九重天,二十年,龙楼凤阁都曾见,绿水青山任自然。”语法:绿水青山联合式;作宾语;泛称美好的山河。示例:毛泽东《送瘟神》诗:“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 12 原宥海涵
- 宥:赦罪;原宥:原情赦罪;海涵:像大海一样气量大。原情赦罪,宽容包涵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陈蕃传》:“大司农刘佑、迁尉冯琨、河南尹李膺皆以忤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语法:原宥海涵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四海皆兄弟
- “四海”指天下,全国。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样。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语法:四海皆兄弟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 。示例: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穿绿的道:‘四海皆兄弟,这个何妨。’”
- 14 离山调虎
- 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地。出处:《白雪遗音·八角鼓·精忠》:“岳老爷得胜不班师,秦桧东窗定巧计,私造金牌传假旨,暗使离山调虎计,风波亭上死的屈。”语法:离山调虎作谓语、定语;用于军事等。
大家在问
襟 字的笔顺写法
襟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襟 ”字共有18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撇/横钩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点 横 竖 撇 捺 横 横 竖钩 撇 点
2、襟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