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非今简介
以古非今的意思
解释:
非:非难,否定。用历史故事抨击当前的政治。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
语法:
以古非今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用历史故事非难当今。
以古非今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古为今用
成语造句
- 1.说这部历史著作是以古非今,那是毫无根据的。
- 2.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 3.正确的做法是“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的对待、有扬弃的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
- 4.有敢谈论《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知情不举者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者判黥刑。
- 5.罪在以古非今!朕就是要把你们这些腐儒引以为据的子史经书统统付之一炬,永远断除祸根!
- 6.科学地总结中国古代史学的理论成就,并不是以古非今,也不意味着贬低外来的有关历史发展及史学自身发展的理论。
成语故事
-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阳宫中摆酒贺寿。70位博士前来拜寿,丞相李斯当众宣布:“今后必须把《诗》、《书》及诸子百家的著作统统烧掉,再谈论者处死,以古非今也要处死,甚至满门操斩,秦始皇当众下诏通告天下
以古非今相关词语
- 1 以瞽引瞽
- 让盲人给盲人引路。比喻让愚昧无知的人去引导愚昧无知的人,只能使其更加迷惑。出处: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语法:以瞽引瞽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迨至妖胡窃天国,以瞽引瞽害愈深。中国近台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醒世文》
- 2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 用感情打动人心,用道理使人明白
- 3 万古不磨
- 磨:磨灭。永远不会磨灭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古书与白话》:“便是文章,也未必独有万古不磨的典则。”语法:万古不磨作谓语、定语;用于功绩等。
- 4 好丹非素
- 爱好红色,反对白色。比喻对事物有偏见。出处: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序:“至于代之诸贤,各滞所迷,莫不论甘则忌辛,好丹则非素。”语法:好丹非素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对事物有偏见。示例:岂容以好丹非素之微,贻破斧缺戕之痛。(《民国演义》第一百回)
- 5 抚今追昔
- 抚:按;摸;接触;今:当前;眼下;追:回想;昔:过去。接触到当前的情景;回想追念过去的情形。出处:清 周亮工《题菊帖后》:“抚今追昔,泪且涔涔透纸背矣。”语法:抚今追昔连动式;作谓语、分句;指谈古论今。示例:抚今追昔,低徊不已,恭王不由得痛哭了一场。(高阳《慈禧前传》)
- 6 以战养战
- 利用战争中获取来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继续进行战争。出处: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它将更厉害地进行其‘以华制华’的政治进攻和‘以战养战’的经济侵略。”语法:以战养战作宾语、定语;用于军事。
- 7 粤若稽古
- 顺考古代之道理
- 8 非昔是今
- 昔:过去。今:现在。认为过去是错误的,现在是正确的。出处:《宣和书谱·隶书叙论》:“秦并六国一统天下,欲愚黔首,自我作古,往往非昔是今。”语法:非昔是今作谓语、宾语;指否定过去。
- 9 母以子贵
- 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出处:《公羊传 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语法:母以子贵作宾语、分句;指母子关系。示例:任凭他是青楼婢妾,到得收他做了侧室,后来生出儿子,做了官,就可算的母以子贵。(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三回)
- 10 千古绝调
- 犹千古绝唱。出处:清·赵翼《瓯北诗话·查初白诗》:“阮亭专以神韵为主,如《仪征柳耆卿墓》云:‘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酝藉含蓄,实是千古绝调。”语法:千古绝调作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示例:屈原将投汨罗而作《离骚》,李陵降胡不归而赋别苏武诗,蔡琰被掠失身而赋〈悲愤〉诸诗,千古绝调,必成于失意不可解之诗。清·费锡璜《汉诗总说》
- 11 邦以民为本
- 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出处:《尚书 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语法:邦以民为本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示例: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唐 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 12 万古长存
- 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万古:千年万代永远;存:存在。出处:宋 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语法:万古长存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1)“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则万古长存。(2)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万古长存!
- 13 以酒浇愁
- 借助酒来排遗心中的积郁。
- 14 世风不古
- 社会风气不像古时那样朴实淳厚了出处:《洗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