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擩耳染简介
目擩耳染的意思
解释: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出处: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语法:
目擩耳染作定语、宾语;指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目擩耳染相关词语
- 1 日濡月染
- 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亦作“日渐月染”。出处:清·魏祝亭《两粤傜俗记》:“因避徭赋,举家窜入,日濡月染,凡饮食衣服器用,皆与真傜无异。”语法:日濡月染作谓语、定语、分句;指逐渐地改变。
- 2 眩目震耳
- 眩:眼花,迷乱;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声音巨大震耳欲聋出处:巴金《旅途随笔·游了佛国》:“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到了那个地方就会‘眩目震耳,悖魄堕魂。’”语法:眩目震耳作谓语、定语;形容声色。
- 3 纲兴目张
- 一个处方
- 4 无面目见江东父老
- 以之为羞见故乡人之典实。出处:语本《史记 项羽本纪》:“於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船待……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语法: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作谓语、定语;用于有愧时。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程宰兄弟两人因是做折了本钱,怕归来受人笑话,羞惭惨沮,无面目见江东父老,不思量还乡去了。”
- 5 戴目倾耳
- 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语法:戴目倾耳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6 目不忍见
- 形容景象极其悲惨。同“目不忍视”。出处:《广东军务记》:“真为目不忍见。”语法:目不忍见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情景很凄惨。示例:地震过后,到处都是目不忍见的惨象
- 7 鹰嘴鹞目
- 形容外貌奸诈凶狠。出处:于劭溯《月落屋梁》:“那老头有五个儿子,个个鹰嘴鹞目如狼似虎。”语法:鹰嘴鹞目作宾语、定语、状语;指坏人的嘴脸。示例:他长着一幅鹰嘴鹞目的嘴脸
- 8 伤心蒿目
-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语法:伤心蒿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句话正是个伤心蒿目之词,不是个志同道合之语。”
- 9 耳目濡染
- 濡:沾湿;染:沾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
- 10 俯首戢耳
- 见“俯首帖耳”。出处: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语法:俯首戢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非常驯服的样子。
- 11 隔窗有耳
- 隔着窗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泄漏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蝴蝶过墙,隔窗有耳,莲花瓣卸,堕地无踪。”语法:隔窗有耳作宾语、分句;指小心秘密泄漏。
- 12 属人耳目
- 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语法:属人耳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悦人耳目
- 使人看了、听了感到快乐出处:《太平广记》
- 14 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出处: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语法:洗耳恭听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讽刺或诙谐语。示例:如此甚妙,我们洗耳恭听。(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八回)
大家在问
擩 字的笔顺写法
擩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擩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钩 提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点 点 点 点 横 撇 竖 横折钩 竖 竖
2、擩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