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亦有道简介
盗亦有道的意思
解释:
强盗也有强盗的一套道理;做强盗的人;有时也讲道义。
出处:
庄周《庄子 胠箧》:“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
语法:
盗亦有道紧缩式;作分句;指小偷也有偷盗的道义。
示例:
尝举以告姚安公,谓盗亦有道也。(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九)
成语造句
- 1.盗亦有道,这是句屁话,老子盗东西从来不讲规矩不讲道理,不服你来打我呀。
- 2.昨天新闻见报后,几十家媒体纷纷转载,微博上的网友们也积极留言,还有网友调侃,这简直是新世纪版的“盗亦有道”。
- 3.正所谓盗亦有道,当年我学艺有成之时指天为誓,若能在我偷窃之时抓到我,便传他一路本领。
- 4.盗亦有道,在这个乱世,黄巾贼简直暴虐无道。
- 5.英雄从古轻一掷,盗亦有道真堪述。
- 6.他心想,盗亦有道,这种鬼魅伎俩如果对老人家施展,那只怕要遭天谴啊!熊斌见他拒绝,急得一跳三尺高。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re is honour among thieves.
盗亦有道相关词语
- 1 道听耳食
-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语法:道听耳食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2 以有余补不足
- 用多余的去弥补不足的。出处:《韩非子·观行》:“西门豹之性急,故佩韦以自缓;董安于之心缓,故佩弦以自急。故以有余补不足,以长续短之谓明主。”
- 3 富富有余
- 形容东西量多,满足需要外,还有富余出处:清·郭小亭《济公全传》第238回:“众位不必费心了,富富有余。”语法:富富有余作谓语、定语;形容东西量多。示例:张洁《沉重的翅膀》:“就是一个中专毕业生干起来也富富有余。”
- 4 用兵之道以计为首
- 首:第一。指挥军队作战的法则,应把研究各种情况,制定谋略作为首先加以考虑的事情。出处:明·刘伯温《百战奇略·计战》:“凡用兵之道,以计为首。未战之时,先料将之贤愚,敌之强弱,兵之众寡,地之险易,粮之虚实。计料已审,然后出兵,无有不胜。”
- 5 恭而有礼
- 恭:恭敬;礼:礼节。恭敬又有礼节。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语法:恭而有礼作谓语;指恭敬又有礼节。示例:而且庶士人等……举止言谈,莫不恭而有礼。(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一回)
- 6 修短有命
- 修:长;命:天命。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天注定的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语法:修短有命作宾语、定语;指宿命论。示例:他始终相信修短有命,因此也不参加锻炼
- 7 有口无行
- 有虚言而无德行。出处:《后汉书·史弼传》:“窃闻勃海王悝……外聚剽轻不逞之徒,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居,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臣。”语法:有口无行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史弼传》:“内荒酒乐,出入无常,所与群君,皆有口无行。或家之弃子,或朝之斥经,必有羊胜、伍被之变。”
- 8 能说会道
- 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出处:元 无名氏《渔樵闲话》:“但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语法:能说会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口才很好。示例:这个人生就的两片巧嘴,巧嘴滑舌,能说会道。(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 9 及宾有鱼
- 用别人的鱼请客。比喻借机培植私人势力。出处:《周易·姤》:“包有鱼,义不及宾也。”孔颖达疏:“言有他人之物,于义不可及宾也。”语法:及宾有鱼作谓语、宾语;指培植私人势力。示例:明·许三阶《节侠记·毒媚》:“莫教养寇容奸,及宾有鱼。”
- 10 良有以也
- 指某种事情的产生是确有些原因的。
- 11 得道多助
- 指符合道义者则能得到多数人的帮助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语法:得道多助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我则得道多助,彼则众叛亲离。孙中山《军人精神教育》第二章
- 12 鲜有其比
- 鲜:少。很少有能够同它相比的出处:《宋史·宋偓传》:“偓,庄宗之外孙,汉祖之婿,女即孝章皇后,近代贵盛,鲜有其比。”语法:鲜有其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等。
- 13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 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出处: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38回:“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既来至此,焉有怯进之理?”语法: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 14 仆仆道途
- 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劳顿。出处: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如客店必照例造报月一陈核,则仆仆道途,不胜其苦矣。”语法:仆仆道途作谓语;用于旅途。示例: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它嫂平安,惟它兄仆仆道途,不知身体如何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