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口销铄简介
众口销铄的意思
解释:
形容舆论力量大,连金属都能熔化。比喻谣言多可以混淆是非
语法:
众口销铄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这是众口销铄的事,我已经习以为常了
众口销铄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众口销铄相关词语
- 1 谗口铄金
- 谗言足以熔化金石。极言谗言毁贤害能之厉害。出处:清 冒襄《影梅庵忆语》:“丁亥,谗口铄金,太行千盘,横起人面。”语法:谗口铄金作谓语、定语;用于谎言等。示例: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91回:“惟恐圣上偏听不明,谗口铄金。”
- 2 一口两匙
- 比喻贪多。出处: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谷,身能几屐莫言钱。”语法:一口两匙作宾语、定语;指贪多。
- 3 好言自口,莠言自口
- 莠言:坏话。好话出自他的口,坏话出自他的口。指人说话反复无常出处:《诗经·小雅·正月》:“好言自口,莠言自口。忧心愈愈,是以有侮。”语法:好言自口,莠言自口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人说话等。
- 4 口呆目钝
- 见“口呆目瞪”。出处:克非《春潮急》二五:“张福寿顿时口呆目钝,半天才小声说:‘我晓得的喃!我又没去戴过红花、吃过油大。’”语法:口呆目钝作谓语、状语;用于惊讶的场合。示例:他惊讶得口呆目钝了
- 5 万众睢睢
- 睢睢:仰视。所有人的眼睛都看着上面。形容人们共同期待或感到惊奇的神情。出处:《汉书·五行志中》:“今雉以博士行礼之日大众聚会,飞集于庭,历阶登堂,万众睢睢,惊怪连日。”
- 6 众醉独醒
- 比喻众人沉迷糊涂,独自保持清醒。出处:战国楚·屈原《渔父》:“屈原曰:‘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语法:众醉独醒作定语、宾语;指与众不同。
- 7 守口如瓶
- 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出处:唐 道世《诸经要集 择交部 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语法:守口如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说话谨慎。示例:凡是重要的会议内容,他一向守口如瓶,从不乱说。
- 8 一递一口
- 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互相应答。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于是西门庆把桂姐搂在怀中陪笑,一递一口儿饮酒。”
- 9 销毁骨立
- 销:久病枯瘦。形容身体枯瘦如柴。出处:《梁书·武帝纪》:“高祖形容本壮,及还京都,销毁骨立。”语法:销毁骨立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外表。
- 10 十口相传
- 许多人辗转相传。出处:茅盾《第二天》:“于是接连地来了许多十口相传的‘战报’,日本海军司令部已经被我方占领了。”语法:十口相传作谓语、定语;用于消息等。
- 11 大庭广众
- 庭:旧时指官署的厅堂;后泛指大院子;大庭:宽大的场所;广:多;众:许多人。指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也作“广庭大众”。出处:汉 孔鲋《孔丛子 公孙龙》:“如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见悔而不敢斗争。”语法:大庭广众联合式;作定语;指公共场合。示例: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喧扬起来?(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六回)
- 12 爱口识羞
- 爱:吝惜。指怕羞而难以出口说话出处:明 天然痴叟《石点头 潘文子契合鸳鸯冢》:“这事关系你终身,肯与不肯,明白说出,莫要爱口识羞,两相耽误。”语法:爱口识羞作谓语、补语;指怕羞。
- 13 万口一词
-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出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语法:万口一词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示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14 食指众多
- 食指:比喻家庭人口。家庭人口多出处: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食指众多,赡畜非易。”语法:食指众多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