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笑自若简介
言笑自若的意思
解释: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
出处:
《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
语法:
言笑自若作谓语、状语;指人遇事镇定。
示例:
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言笑自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言笑自如
成语造句
- 1.他工作时,就是肝病犯了,也能做到言笑自若。
- 2.众人面上虽然言笑自若,心下却不无担忧。
- 3.他整天跟个没事人一样,言笑自若。
- 4.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熏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
- 5.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使张锋去请妫览。
- 6.他言笑自若,情绪溢于言表,这让我也看不真切。
英语翻译
- 英语:
natural and calm
言笑自若相关词语
- 1 若即若离
- 即;凑近。好象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这边两个新人在新房里乍来乍去,如蛱蝶穿花;若即若离,似蜻蜓点水。”语法:若即若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态度不明朗。示例:他的书虽然和《了凡纲鉴》也有些相合,但大段又很不相同,若即若离,令人不知道讲起来应该怎样拉在一处。(鲁迅《彷徨 高老夫子》)
- 2 自力更生
- 依靠自己的力量;重新获得生命。比喻依靠自己的力量使事业发展兴旺。更生:重新获得生命。出处: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中国不但会自力更生,而且也就能解除其他国家维护中国的独立与完整的麻烦。”语法:自力更生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我们人民能以自力更生的方式强起来了。(闻一多《组织民众与保卫大西南》)
- 3 过耳之言
- 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出处:《西游记》
- 4 高凤自秽
- 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 5 仁言利博
-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语法:仁言利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6 甘之若饴
- 甘:以为甘;饴:甜。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比喻甘愿承担艰苦的事情和作出牺牲出处:《明史·桑乔等传赞》:“言者踵至,斥逐罪死,甘之若饴,而不能得君心一悟。”语法:甘之若饴作谓语、宾语;指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 7 改过自新
- 改正错误;重新做起。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妾伤夫死者不可复生,刑者不可复属,虽复欲改过自新,其道无由也。”语法:改过自新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子能改过自新,弃越归吴,寡人必当重用。(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八十回)
- 8 优游自在
- 悠闲舒适。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语法:优游自在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茅盾《森林中的绅士》:“但正像我们的可敬的绅士们尽管‘得天独厚’,优游自在,却也常常要无病呻吟一样,豪猪也喜欢这调门。”
- 9 眉开眼笑
-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0回:“大盗一面看着,只喜的眉开眼笑。”语法:眉开眼笑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高兴的样子。示例:等他吃足了烟,他坐起来,眉开眼笑。(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
- 10 作言造语
- 谓编造虚诞的言辞。出处:《庄子·盗跖》:“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技术之冠,带死牛之胁,多辞缪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语法:作言造语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自我批评
- 自己批判自己的缺点等出处:邓小平《在北方局党校整风动员会上的讲话》:“我们不但要有自我批评的精神,还要有批评的精神。”语法:自我批评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王朔《我是你爸爸》:“他只好也同时开展自我批评似乎只有这样才能安抚父亲告慰自己。”
- 12 哽噎难言
- 哽:声气阻塞;噎:嗓子被食物堵塞。形容悲痛气塞,哭不出声或说不出话的样子出处:冰心《斯人独憔悴》:“颖石说到这里,已经哭得哽噎难言。”语法:哽噎难言作谓语、状语;指人很悲痛。
- 13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处: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语法: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4 沾沾自足
- 沾沾:轻浮的,自鸣得意的样子。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立一善,修一行,沾沾自足,怠而不复前矣。”语法:沾沾自足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