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裘羔袖简介
狐裘羔袖的意思
解释:
裘:皮衣;羔:指小羊皮。狐皮衣服,羔皮袖子。比喻整体尚好,略有缺点。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余不说初矣,余狐裘而羔袖。”
语法:
狐裘羔袖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大体尚好,略有缺点。
英语翻译
- 英语:
good on the whole but not perfect
狐裘羔袖相关词语
- 1 捋袖揎拳
- 捋:拉起。揎:卷起袖子。拉起袖子,伸出拳头。形容怒气冲冲准备动武的样子。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四折:“前后军兵紧相并,左右枪刀厩围定。捋袖揎拳挺盔顶,破步撩衣扯剑迎。”语法:捋袖揎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准备动武。示例:明·无名氏《锁白猿》第一折:“则见他捋袖揎拳,努目眬眉。”
- 2 鼠迹狐踪
- 比喻人行踪鬼祟。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史书拈毕》:“羽椿忠大节,而世有责之备者;蒙鼠迹狐踪,而世有赞其能者。”语法:鼠迹狐踪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狐兔之悲
- 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出处:明·朱国桢《涌幢小品·黄叔度二诬辨》:“因视国家将倾,诸贤就戮,上之不能如孙登之污埋,次之不能如皇甫规之不与,下之不能兴狐兔之悲,方且沾沾自喜,因同志之死以为名高,是诚何忍哉。”语法:狐兔之悲作宾语;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示例:李大钊《厌世心与自觉心》:“同作亡民,相逢作楚囚之泣,或将兴狐兔之悲矣。”
- 4 羔羊之义
- 旧时指为人或为官清白,有节操。出处:《后汉书·王涣传》:“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
- 5 狐群狗党
- 与狐;狗结群为党。比喻勾结在一起的坏人。出处:元 尚仲贤《气英布》第四折:“咱若不是扶刘锄项,逐着那狐群狗党,兀良怎显得咱这黥面当王!”语法:狐群狗党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勾结一气的坏人。示例:在哥哥这几年在外头相与的都是些什么人!连一个正经的都没有,来一起子,都是些狐群狗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回)
- 6 董狐直笔
- 董狐:春秋时晋国的史官。直笔:根据事实,如实记载。指敢于秉笔直书,尊重史实,不阿权贵的正直史家。出处:《左传·宣公二年》载:赵穿杀晋灵公,身为正卿的赵盾没有管,董狐认为赵盾应负责任,便在史策上记载说“赵盾弑其君”。为赵盾所杀。后孔子称赞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语法:董狐直笔作宾语、定语;指尊重历史事实。
- 7 狐狸精
- 迷信人认为狐狸能修炼成精,变成美女迷惑人。指勾引诱惑男人的女子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王夫人道:‘唱戏的女孩子,自然是狐狸精了!’”语法:狐狸精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女性。示例:郁达夫《杭州》:“西湖就像是一位‘二八佳人体似酥’的狐狸精。”
- 8 箕引裘随
- 比喻子弟能继承父兄之业。出处:语出《礼记 学记》:“良治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语法:箕引裘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升其堂,则箕引而裘随;周其庑,则壎唱而箎和;临其阶,则珠联而玉缀:提镇公之后嗣何多贤哉!明 宋濂《题张如心初修谱叙后》
- 9 简落狐狸
- 抓住狐狸。落,通“络”。比喻制裁奸邪小丑。出处:《后汉书 酷吏传 阳球》:“前虽纠诛王甫、段熲,盖简落狐狸,未足宣示天下。愿假臣一月,必令豺狼鸱枭各服其辜。”语法:简落狐狸作谓语、宾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公以国家之败由官邪也,方欲条品人物,简落狐狸,易危亡之辙。清 黄宗羲《徐公神碑铭》
- 10 反裘伤皮
-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出处:《晋书·张轨传》:“今详欲因人之饥,以要三倍,反裘伤皮,未足喻之。”语法:反裘伤皮作谓语、定语;指不知轻重本末。
- 11 犬迹狐踪
- 喻低弱的身手。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一折:“他每那祖宗是斑斓的大虫,料想俺将门下无犬迹狐踪。”语法:犬迹狐踪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金尽裘弊
- 皮袍破了,钱用完了。比喻境况困难。出处:《战国策·齐策一》:“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语法:金尽裘弊作宾语、定语;比喻境况困难。
- 13 肥马轻裘
- 裘:皮衣。骑的是好马;穿的是裘衣。形容生活豪华奢侈。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语法:肥马轻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钱人。示例:家业家私,待你六亲;肥马轻裘,待你一身,倒贴了奁房和你为眷姻。(元 关汉卿《救风尘杂剧》第三折)
- 14 袖里玄机
- 玄机:道家所谓的奥秘。袖里藏有奥妙的道理。指暗中采用的玄妙谋略出处:清·陈瑞生《再生缘》第66回:“又不知,袖里玄机怎主张。”语法:袖里玄机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