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想而知简介
可想而知的意思
解释:
想:推想。可以通过推想而了解真相。
出处:
宋 王楙《野客丛书 汉唐俸禄》:“而郊以吟诗废务,上官差官以摄其职,分其半禄,酸寒之状,可想而知。”
语法:
可想而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状语;用于推测想象等。
示例:
你想日本人练陆军把东三省地图当作功课,其用心可想而知。(清 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一回)
成语造句
- 1.可想而知,知识在我们的一生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 2.一只疯狗追我,一旦追上,后果可想而知。然而追不上也未必好受。现在是进行时,快跑不会停止,也不能停止。
- 3.上面的不提,就说个最现实的问题,现在想踢球,没有百万以上的身家别让小孩去学踢球,没钱塞给教练根本就上不了场,足球完全脱离大众,成了富人运动,你可想而知中国足球的将来会是怎么样,这些现象太让人疼心了。
- 4.俗话说墙倒众人推,他现在的日子可想而知了。
- 5.好的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就可想而知了。
- 6.看他那身打扮,他的家境就可想而知。
英语翻译
- 英语:
it can well be imagined <you can imagine>
- 其他:
<法>il suffit d'y penser pour savoir
可想而知相关词语
- 1 知书达礼
-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出处:《群音类选 牧羊记 卫律说降》:“奈何所见不同,更不知书达礼。”语法:知书达礼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老师希望我们健康成长,要知书达礼,全面发展。
- 2 一往而深
- 见“一往情深”。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语法:一往而深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对人或物。示例:与知己交,绸缪缱绻,一往而深,不以贫富易其念。清·珠泉居士《雪鸿小记·补遗》
- 3 挟而不服
- 被挟持而不屈服出处:梁衡《壶口瀑布》
- 4 犯而勿校
- 见“犯而不校”。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只有明明暗暗,吸血吃肉的凶手或其帮闲们,这才赠人以‘犯而勿校’或‘勿念旧恶’的格言。”语法:犯而勿校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大度。
- 5 死而复生
- 死去了又活过来。形容生命不息。出处:三国 魏 曹植《辩道论》:“方士有董仲君,有罪系狱,佯死数日,目陷虫出,死而复生,然后竟死。”语法:死而复生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用于失而复得。示例:碧野《山高水长》:“经过死而复生的挣扎,他才在风雪中摸下了祁连山。”
- 6 炙手而热
- 炙:烤。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出处:《明史·董传策传》:“嵩久握重权,炙手而热。”语法:炙手而热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权势等。
- 7 计日而俟
- 见“计日而待”。出处:晋·常璩《华阳国志·大同志》:“事终无成,败亡可计日而俟。”语法:计日而俟作谓语、状语;形容为时不远。
- 8 唾手可待
- 唾手:往手上吐唾沫。比喻很快就可以得到或成功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6回:“可乘此机会,就好取幽州。若得了幽州,辽国之亡,唾手可待。”语法:唾手可待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9 不知头脑
- 弄不清楚是怎幺回事。犹不知所措。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恐怕因此惹恼了他,连自己身子立不勾,却又不见得李参军触恼他一些处,正是不知一个头脑。”
- 10 知音识曲
- 指通晓音乐出处:《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秋胡行》:“有美一人,婉如清扬。知音识曲,善为乐方。”语法:知音识曲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知己之遇
- 遇:待遇。像对知己一样的待遇。形容受到赏识。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5回:“吾以羁旅亡命,受齐侯知己之遇,今日不能出力,反害偻堙,殆天意也!”语法:知己之遇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同日而言
- 同“同日而论”。出处:《晋书·郗鉴传》:“及愍怀太子之废,可谓柔而有正。武秋失节之士,何可同日而言!”语法:同日而言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
- 13 知其一未睹其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他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出处:汉·扬雄《长扬斌》:“若客所谓知其一未睹其二,见其外不识其内也。”语法:知其一未睹其二作谓语、分句;指了解片面。
- 14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四海之内有知己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感觉象邻居一样近。出处: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洲》:“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语法: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复句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我们心灵会互相感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