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出大言简介
口出大言的意思
解释:
说大话。形容说话狂妄。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御者见考叔口出大言,更不敢上前,且立住脚观看。”
语法:
口出大言作谓语、宾语;指讲大话。
示例:
某家好意劝你,乐得两邦和好;你反口出大言!不必多言,放马来罢。(清 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口出大言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口出狂言
成语造句
- 1.几杯酒下肚,他总要口出大言,吹嘘自己的经历。
- 2.你这小毛虫有何本领,擅敢如此无礼,口出大言?打死你罢!
- 3.店小二吓了一跳,不意他口出大言,冷笑道“大爷要些甚么果子蜜饯?”。
- 4.吴宽不知周宣何方神圣,既然敢口出大言,说不定很有来头,说话还是小心点为妙。
- 5.姿态,口出大言中国政府如欲加罪于俄订约之人、俄必出场保护。
- 6.无端匹夫!死在目前,尚敢口出大言哉!
英语翻译
- 英语:
boast <utter bold words>
口出大言相关词语
- 1 指画口授
- 一面讲一面用手势帮助表达意思。形容详细地解说出处:清·查继佐《罪惟录·徐光启传》:“盖四十年耳治目营,指画口授惟此,他无及也。”语法:指画口授作谓语、宾语;形容详细地解说。
- 2 一子出家,七祖昇天
- 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3 涩于言论
- 形容说话迟钝。出处:《宋书·南郡王义宣传》:“生而舌短,涩于言论。”语法:涩于言论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4 自出新意
- 出自自己心意。指与众不同的个人见解、旨趣出处: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孟东野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卢仝则又自出新意,而涉于怪诡。”语法:自出新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会:领会,理解。只能心领神会,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出处:清·刘大魁《论文偶记》:“凡行文多寡短长,抑扬高下,无一定之律,而有一定之妙,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语法:可以意会,不可言传作宾语、定语;指只可内心体会。示例:这些事情可以意会,不可言传
- 6 出言吐语
- 见“出言吐气”。出处:《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喏喏而已。”语法:出言吐语作谓语、宾语;指人的说话等。示例:清·荻岸山人《平山冷燕》第六回:“宋信见冷绛雪出言吐语伶牙利齿,先有三分惧怯,不敢多言,只诺诺而已。”
- 7 大显身手
- 显:表示;显露;身手:武艺;指本领。充分显露自己的本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出处:赵树理《三里湾》七:“这两个人默默不语在这座房子里大显身手。”语法:大显身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爱唱的人,就在舞台上痛痛快快唱吧!爱种棉花的,就在连成片的土地上大显身手吧!(茹志娟《高高的白杨树》)
- 8 胆大心细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罗清桢》:“我是主张青年发表作品,要‘胆大心细’的,因为心若不细,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语法:胆大心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示例:以胆大心细勇猛灵活的战斗作风,炸死炸伤了几百名敌人。(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 9 目瞪口噤
- 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出处:唐·皇甫枚《三水小牍·夏侯桢》
- 10 万口一词
- 比喻意见一致。同“万口一辞”。出处: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语法:万口一词作谓语、定语;比喻意见一致。示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三章第一节:“现在万口一词,愿立永康王,不可更改。”
- 11 四大皆空
- 佛教用语;指宇宙间一切(包括人本身)都是空虚的(这是一种消极思想)。古代印度认为地、水、火、风是构成宇宙的四种元素;称为“四大”。佛教则称坚、湿、暖、动的性能为“四大”;并认为人身亦由此“四大”构成。因此;“四大”有时也代称人身。后一般用来表示尘念俱消;无牵无挂。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一心无挂,四大皆空。”语法:四大皆空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 12 爱如己出
- 像对待亲生子女那样地爱护。出处:明 周辑《西湖二集 假邻女诞生真子》:“果然方氏爱如己出,抚养成人长大。”语法:爱如己出作谓语、定语;指十分喜爱。示例:她出世半岁,就丧了父亲,一岁半时,就随母来到邓家。母亲自然是爱的,后父也爱如己出。(沈从文《死水微澜》第二部分)
- 13 出其不意,掩其不备
- 原指出兵攻击对方不防备的地方。后亦指行动出乎人的意料。出处:语出《孙子 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语法:出其不意,掩其不备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罕之料吾不敢渡九鼎,以吾兵少而来远,且不虞吾之速至也。出其不意,掩其不备者,兵家之胜策也。《新五代史 杂传六 丁会》
- 14 逆耳忠言
- 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出处: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语法:逆耳忠言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说等。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23章:“罕见的是能够像大帅这样喜欢逆耳忠言,不喜欢听奉承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