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睫之祸简介
眉睫之祸的意思
解释: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出处:
《韩非子·用人》:“不去眉睫之祸,而慕贲、育之死。”
语法:
眉睫之祸作宾语;指眼前的祸患。
示例:
我们必须先解决眉睫之祸
眉睫之祸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英语翻译
- 英语:
an imminent disaster
眉睫之祸相关词语
- 1 迟眉钝眼
- 指眼神呆滞,不灵活出处:李劼人《死水微澜》第六部分:“并且迟眉钝眼地,看着人憨痴痴地,比蔡兴顺精灵不到多少。”语法:迟眉钝眼作宾语、定语;指呆板。示例:他生就迟眉钝眼的模样
- 2 霄壤之殊
- 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语法:霄壤之殊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3 鲲鹏之志
- 出自《逍遥游》,其实鲲鹏是一种传说中的动物,当鱼的时候很大的鱼,当鸟的时候还是很大的鸟,古人用鲲鹏之志形容志向远大。
- 4 韬晦之计
- 韬:把才华隐藏起来;晦:不让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出处:《旧唐书·宣宗记》:“历太和会昌朝,愈事韬晦,群居游处,未尝有言。”语法:韬晦之计作宾语;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示例:玄德也防曹操谋害,就下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
- 5 羹墙之思
- 比喻对先贤的思慕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李固传》
- 6 竹林之游
- 指晋朝名士嵇康与阮籍、向秀、刘伶、阮咸、山涛、王戎等人常于竹林之下宴集、赏游。比喻所谓无视名利的君子之交出处:《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语法:竹林之游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7 伫结之情
- 伫:贮积。积于内心的思念之情。形容思念之情极为深切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语法:伫结之情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独见之明
- 高明的眼光,独到的见解。
- 9 泛泛之人
- 泛泛:平常,一般。一般的人。指不是什么有所作为有才干的人物。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一章:“[李信]他明白在杞县境内停留着耽误时间对他十分不利,也相信李闯王大概不是泛泛之人,但是他更明白,去投闯王,这是他兄弟和红娘子的一生大事,不能不特别慎重。”
- 10 眉语目笑
- 指以眉目传情出处:清 袁于令《双莺传》第七折:“今朝何幸聚多娇,偏称是粒面乌纱年少,记歌娘子,与周郎眉语目笑。”语法:眉语目笑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 11 方外之人
- 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出处:庄周《庄子 大宗师》:“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内者也。”语法:方外之人偏正式;作宾语;指僧道。示例:侄女出家多年,乃方外之人,岂可擅离此庵。尚求伯母原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六回)
- 12 八斗之才
- 八斗:指量多;才:才华。旧时比喻人才学丰富;诗文多而华美。出处:唐 李商隐《可叹》诗:“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语法:八斗之才偏正式;作定语;赞颂文人富有才学。示例:乃归来及一月,竟溘然长逝,年仅愈弱冠耳。怀八斗之才,饮万斛之恨。(清 梁起超《饮冰室诗话 二四》)
- 13 弱冠之年
- 弱:年少;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指男子二十岁左右出处:清·吴骞《拜经楼诗话》第四卷:“所谓才子者,须是王子安弱冠之年,学问文章,如江如海,乃可称之。”语法:弱冠之年作宾语;多用于男子。示例: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36回:“到了弱冠之年,从了七八位有名大教习,学得一身武艺。”
- 14 耳食之言
- 耳食:耳朵吃饭。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不加分辨的;指没有确凿的根据;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六国年表序》:“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不敢道,此与以耳食无异。”语法:耳食之言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不是信》:“虽然偶有些‘耳食之言’,又大抵是无关大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