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肓之疾简介
膏肓之疾的意思
解释:
指不可医治的绝症。
出处:
《左传·成公十年》:“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
语法:
膏肓之疾作宾语;指绝症。
示例:
必欲闻之,则当先之以卑辞,中之以喜色,则膏肓之疾,不劳扁鹊而自愈矣。(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
成语造句
- 1.这个问题犹如膏肓之疾,如不及时解决,后果将不堪设想。
- 2.回扣泛滥,其实折射出的是医药业膏肓之疾。
- 3.“中国情势,事事皆现死机,处处皆成死境,膏肓之疾,已不可为。
- 4.对于膏肓之疾,如果不想任其死去,猛药就是对症之药。
- 5.与贪污腐败等相比,或许“庸懒散”算不上“重病”,但如果不当它是回事,就极可能发展成膏肓之疾。
- 6.这就是梁启超所说的“中国今日膏肓之疾,乃在举全国聪明才智之士,悉辏集于政治之一途。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景公得了重病,秦国国王秦桓公派名医缓前去为其治病。缓来到晋国,见到晋景公,把好脉后摇头叹息说:“大王的病已经到了肓上面,膏下面,药力是无法到达的。”果然,没过多久,晋景公就病死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disease that is beyond cure <fatal disease>
膏肓之疾相关词语
- 1 莫逆之交
- 逆:违背;抵触;交:交情;友谊。情意投合;极其要好的朋友。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大宗师》:“三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语法:莫逆之交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少与崔浩为莫逆之交。(《北史 眭夸传》)
- 2 之死靡二
- 同“之死靡它”。出处:《宋史·忠义传一》:“若敌王所忾,勇往无前,或衔命出疆,或授职守土,或寓官闲居,感激赴义,虽所处不同,论其捐躯徇节,之死靡二,则皆为忠义之上者也。”语法:之死靡二作谓语、定语;指人忠诚。示例:白崖君之谏君泽民,之死靡二,在在所当祀者也。清·曹寅《重修二郎神庙记》
- 3 天渊之隔
- 渊:深水潭。形容相隔极远,差别很大。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五卷:“那徐言、徐召虽也挣起些田产,比着颜氏,尚有天渊之隔,终日眼红颈赤。”语法:天渊之隔作宾语;比喻差别极大。示例:赵公子闻他有大贵之相,况兼德行皆全,英才日盛,较诸韩公子不啻天渊之隔。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六十回
- 4 江海之学
- 学:学识,学问。如江海般浩瀚无边的学识。比喻学识渊博出处:明·无名氏《女真观》第二折:“先生江海之学,小道是井底之蛙,焉敢班门弄斧。”语法:江海之学作宾语;用于人的学识等。
- 5 人情之常
- 通常情况下人们共有的情理或态度。出处:宋 司马光《应诏论体要》:“凡用一人,必或以为贤,或以为不肖,此固人情之常,自古而然,不足怪也。”语法:人情之常作主语、宾语;用于人。示例:茅盾《子夜》:“现在竹斋既然脱离益中,那边不肯放款,也是人情之常。”
- 6 云泥之别
- 象天上的云和地上的泥那样高下不同。比喻地位的高下相差极大。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逸民传 矫慎》:“仲彦足下,勤处隐约,虽乘云行泥,栖宿不同。”语法:云泥之别偏正式;作宾语;指高下差别悬殊。示例:钱钟书《围城》:“她高高在上,跟自己的地位简直是云泥之别。”
- 7 睚眦之隙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性残忍不仁,遂以严刑胁众,睚眦之隙必报,人不自保。”语法:睚眦之隙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百金之士
- 指有都能有作为的人。也指有功而受到重赏的人。出处:《史记·冯唐列传》:“百金之士十万。”
- 9 一篑之衅
- 衅:事端,征兆。 比喻极小的事端。出处:晋·陆机《豪士赋序》:“一篑之衅,积成山岳。”
- 10 残膏剩馥
- 残:剩余;膏:油脂;馥:香气。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出处:《新唐书 杜甫传赞》:“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语法:残膏剩馥作宾语;比喻前人留下的文学遗产。示例:清·吴伟业《画中九友歌》:“至尊含笑黄金投,残膏剩馥鸡林求。”
- 11 梧鼠之技
- 同“梧鼠五技”。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南海圣人’,多方善疗,而梧鼠之技,不过于五,亦有时而穷矣。”语法:梧鼠之技作宾语;指才能有限。
- 12 推之四海而皆准
- 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语法:推之四海而皆准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 13 膏梁纨袴
- 膏梁:肥肉和细粮;纨绔:细绢做的裤子。借指富贵人家子弟。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宝钗笑道:‘真真膏梁纨袴之谈!我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示例:宝钗笑道:“真真膏梁纨袴之谈!我们虽是千金,原不知道这些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
- 14 皮相之士
- 皮相:从表面看。指仅看外表不察内情、见识肤浅的人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语姓字哉!’”语法:皮相之士作主语、宾语;用于鄙视。
大家在问
膏 字的笔顺写法
膏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膏 ”字共有14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 竖 横折 横 点 横撇/横钩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2、膏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