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头胖耳简介
肥头胖耳的意思
解释:
见“肥头大耳”。
出处:
《何典》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方小姐,生得肥头胖耳,粗手大脚。”
语法:
肥头胖耳作定语、宾语;指人的长相。
示例:
钱钟书《围城》:“做诗的人似乎不宜肥头胖耳,诗怕不会好。”
成语造句
- 1.排档的老板娘年近四十,体重百余公斤,五短身材,肥头胖耳,赤脚着拖鞋,一脸横丝肉,最爱听别人管她叫“阿秀”。
- 2.坐于安隆下首的无疑便是图四海了,图四海四、五十岁,肥头胖耳,大腹便便,身上穿金戴银,看着极为铜俗。
- 3.那肥头胖耳的道士将紫金葫芦一丢,那葫芦便向许梦飞去,速度之快已超过了许梦,不多时已到达许梦身后,瓶嘴打开,露出一道紫光,将许梦收了进去。
- 4.那胖子便是大棕熊,长得是肥头胖耳,五大三粗,真是人如其名。
- 5.顿了一下,他指了指不远处的桌子,那儿正有一个肥头胖耳的中年男子坐着,接着说道“我们老板在那儿,还请许先生过去一叙!”。
- 6.大胆的骗子不学无术却养得肥头胖耳,好人因不会厚颜无耻却饥肠辘。
肥头胖耳相关词语
- 1 禾头生耳
- 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语法:禾头生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杜甫《秋雨叹》:“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
- 2 顶头上司
- 本人或本单位的直接领导人或部门出处:邹韬奋《抗战以来·“诸葛亮”和“阿斗”搏斗》:“对于我们的‘顶头上司’,也以极诚恳的态度,商量挽救这一个文化堡垒的办法。”语法:顶头上司作宾语、定语;指直接领导。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7章:“由于侯主任是他的顶头上司,而少平又是侯主任尊敬的客人。”
- 3 千头万序
- 见“千头万绪”。出处:《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火宅驱牵常煎炒,千头万序何时了。”语法:千头万序作谓语、宾语;用于事物。
- 4 烂额焦头
- 形容十分狼狈窘迫的样子出处:宋 李纲《谢移沣州居住表》:“进不量其浅薄,退遂致于烂额焦头。”语法:烂额焦头作谓语、状语;指窘迫的样子。示例:人生皆作如是观,烂额焦头称上客。清·洪亮吉《为史秀才次星赋焦尾砚》
- 5 轰雷贯耳
-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语法:轰雷贯耳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名气大。
- 6 危亡关头
- 突如其来的、不可预见的紧急关头或困境,要求立即采取行动以避免造成灾难语法:危亡关头作宾语、定语;用于特别紧急情况。示例:在这危亡关头,我们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 7 鹰头雀脑
- 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出处: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语法:鹰头雀脑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8 头皮发麻
- 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语法:头皮发麻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十分恐惧。示例:张抗抗《淡淡的晨雾》:“他的头皮发麻,假如荆原真的是来找他算账的,他很难说没有一点儿心虚。”
- 9 死对头
- 指难以和解的仇敌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萧瑟洋场》:“现在他们怕我们防得厉害,犯不着为这点小事,做成个死对头。”语法:死对头作主语、宾语;指难以和解的仇敌。示例:你已经成了他的死对头了
- 10 没头官司
- 官司:诉讼。没有头绪或没有尽头的官司出处: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二回:“且打个没头官司,惊他一惊,也可出气。”语法:没头官司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纠纷等。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3卷:“拐了钱财,盗了妇女,同往他乡,却连累我地方邻里打没头官司!”
- 11 耳习目染
-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语法:耳习目染作谓语、定语、分句;指不知不觉地改变。
- 12 目眩头晕
- 见“目眩头昏”。出处:艾芜《都江堰的神话故事》:“仿佛石坡和楼阁,都会一下子冲倒似的,令人有些目眩头晕。”语法:目眩头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不清醒。
- 13 鳌头独占
- 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出处:元 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语法:鳌头独占作谓语;指取第一名。示例:我国目前蚕茧总产量已超过了日本,国际蚕丝市场上,我们已鳌头独占了。《新华文摘》1987年第5期
- 14 游心骇耳
- 发人遐想,动人听闻。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语法:游心骇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袁枚《序》:“文史外无以自娱,乃广采游心骇耳之事,妄言妄听,记而存之,非有所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