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起梁尘简介
惊起梁尘的意思
解释: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
出处: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
语法:
惊起梁尘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等。
示例:
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词
惊起梁尘相关词语
- 1 惊天动地
-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语法:惊天动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 2 束上起下
- 犹承上启下。多用于诗文评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5回清·栖霞居士评阅:“下半折遥承第十回,以碧桃起波,引起下六回文字,亦束上起下必不可少之文。”语法:束上起下作谓语、定语;多用于诗文评论。
- 3 攘臂而起
- 形容兴奋 激动地站起来出处:《宋史·黄干传》
- 4 目无下尘
- 下尘:下风,比喻地位低下的人。眼睛不往下看。形容态度高傲,看不起地位比自己低下的人。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那宝钗却又行为豁达,随分从时,不比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故深得下人之心。”语法:目无下尘作谓语、定语;指人眼光向上。
- 5 受怕担惊
- 惊:惊恐。担受惊恐害怕。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三折:“恁的般受怕担惊,又不图甚浪酒闲茶。”语法:受怕担惊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担心害怕。示例: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5回:“也省得受怕担惊在风月下,育女生儿也有后承。”
- 6 雾起云涌
- 比喻众多的事物迅速出现。出处:梁启超《万木草堂书藏征捐图书店》:“以兴学育才为急务,于是各行省雾起云涌,学堂学会所在而有。”语法:雾起云涌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膏梁锦绣
- 膏、梁:肥肉和细粮。泛指美味的食物;锦绣: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形容富贵人家衣食精美的奢华生活。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示例:所以这李纨虽青春丧偶,且居于膏梁锦绣之中,意如“槁木死灰”一般。(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
- 8 惊魂夺魄
- 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当一个文化熟到了稀烂的时候,人们会麻木不仁的把惊魂夺魄的事情与刺激放在一旁,而专意到吃喝拉撒中的小节目上去。”语法:惊魂夺魄作定语、状语;用于声势等。
- 9 镂尘吹影
- 吹影子,刻尘土。比喻工艺精细到不见形迹。出处:《关尹子·一宇》:“言之如吹影,思之如镂尘,圣智造迷,鬼神不识。”语法:镂尘吹影作宾语、定语;指劳而无功。
- 10 平地起骨堆
- 比喻平空发生意外事故或祸端。出处:《大慧普觉禅师宗门武库·慈照聪禅师》:“太守以私意笞辱之。既归,众僧迎于道左。首座趋向前问讯,曰:‘太守无辜屈辱和尚如此?’慈照以手指地云:‘平地起骨堆。’”
- 11 冉冉升起
- 慢慢地升起。示例:举行升旗仪式时,我们目视着国旗冉冉升起。
- 12 腾空而起
- 腾空:向天空飞升。向高空升起。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语法:腾空而起作谓语、状语;用于事物等。示例:顿时化作一股烟雾腾空而起
- 13 矫若惊龙
-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出处:《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语法:矫若惊龙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书法舞姿强劲灵活。示例: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 14 余响绕梁
- 见“余音绕梁”。出处:晋·张华《博物志》卷八:“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遗粮,过雍门,鬻歌假食而去,馀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语法:余响绕梁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声音。示例:韩娥过齐雍门,鬻歌假食,既毕,而余响绕梁,三日不绝。唐·李亢《独异志》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