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若惊龙简介
矫若惊龙的意思
解释:
矫:强劲。强劲得像惊龙一样。常用于形容书法笔势刚健;或舞姿婀娜。
出处:
《晋书 王羲之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语法:
矫若惊龙偏正式;作谓语;形容书法舞姿强劲灵活。
示例:
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成语造句
- 1.人们夸他的书法笔势矫若惊龙。
- 2.忽然清风骤起,女子御风而舞,翩若浮云,矫若惊龙。
- 3.动作一气呵成,鸾翔凤翥,笔锋行走间矫若惊龙,行云流水。
- 4.这些字一个个看起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5.书人合一,身临其境,寄情与婉转笔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6.书上的字,用矫若惊龙,飘若浮云来形容毫不为过。
英语翻译
- 英语:
as active as a speedy dragon
矫若惊龙相关词语
- 1 惊起梁尘
- 《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后因以“惊起梁尘”形容歌声高妙动人。出处:《太平御览》卷五七二引汉·刘向《别录》:“汉兴以来,善歌者鲁人虞公,发声清哀,盖动梁尘。”语法:惊起梁尘作谓语、定语;用于声音等。示例:忔憎声里金珠迸,惊起梁尘落舞帘。宋·赵元福《鹧鸪天·赠歌妓》词
- 2 前怕龙,后怕虎
- 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出处:明 冯惟敏《朝天子 感述》:“磊落英雄,清修人物,前怕狼后怕虎。设谋,使毒,只待把忠良妒。”语法:前怕龙,后怕虎作宾语、分句;指顾虑重重。示例:要改革就不能前怕龙,后怕虎,要大胆创新,努力实践,才能取得成功。
- 3 惊天动地
- 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出处: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语法:惊天动地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比前番在梁山泊上更觉轰轰烈烈,做出惊天动地的事业来,功垂竹帛,世享荣华。(清 陈忱《水浒后传》第一回)
- 4 鱼龙混杂
- 比喻坏人和好人混杂在一起;成分复杂。出处:唐 张志和《和渔夫词》十三:“风搅长空浪搅风,鱼龙混杂一川中。”语法:鱼龙混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现在人多手乱,鱼龙混杂,倒是这么着,他们也洗洗清。(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
- 5 蝉蜕龙变
- 蝉蜕:幼蝉化为成蝉时所脱下的皮。比喻解脱而进入更高境界出处:晋·夏侯湛《<东方朔画赞>序》:“蝉蜕龙变,弃俗登仙。”语法:蝉蜕龙变作宾语、定语;用于变化。
- 6 龙伯钓鳌
- 龙伯:传说中的国名;鳌:大龟。龙伯国的人钓起六条鳌。比喻非凡的事业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一钓而连六鳌。”语法:龙伯钓鳌作宾语、定语;指人的事业。
- 7 大直若诎
- 见“大直若屈”。出处:《韩诗外传》卷九:“大直若诎,大辩若讷。”语法:大直若诎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示例:叔孙通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大直若诎,道固委蛇’,盖谓是乎?《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论》
- 8 若无旁人
- 傲慢,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出处:《史记·刺客列传》
- 9 不逢不若
- 遇到惹不起的别惹它出处:《左传·宣公三年》
- 10 攀龙讬凤
- 犹言攀龙附凤。
- 11 龙腾豹变
- 喻议论风发,能言善辩。出处:唐·卢照邻《五悲·悲才难》:“高谈则龙腾豹变,下笔则烟飞雾凝。”语法:龙腾豹变作谓语、宾语;用于人的口才。
- 12 企足矫首
- 企足:踮起脚后跟;矫:通“翘”,举起。踮起脚跟抬起头。比喻殷切地盼望出处: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巍然被衮,号称天子,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何其衰也。”语法:企足矫首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3 酒虎诗龙
- 比喻嗜酒善饮、才高能诗的人。出处:清·丘逢甲《东山酒楼次柳汀韵》:“狂饮且共楼头醉,酒虎诗龙各自豪。”语法:酒虎诗龙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骑龙弄凤
- ①比喻成仙。②比喻腾达。出处:明·陈与郊《义犬》第一出:“骑龙弄凤之兆,这有何妨。”语法:骑龙弄凤作宾语、定语;指成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