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杀止杀简介
以杀止杀的意思
解释:
用严峻的法律禁止人犯法。
出处:
《商君书 画策》:“故以战去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
语法:
以杀止杀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示例:
盖闻以杀止杀,圣人之不得已。以暴易暴,悍夫之无所成。明 刘基《拟连珠》
以杀止杀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成语造句
- 1.他,以杀止杀,纵然与天下为敌,也要杀尽肮脏,洗涤罪恶。
- 2.杀戮者,为帝皇杀敌党,挑纷争起霍乱,不过是以杀止杀,还天下一个太平罢了。
- 3.不教而杀谓之虐”,传统中国的刑事政策注重的是教化,讲的是正风俗,饬人心,即使有死刑也是以杀止杀,以刑去刑,以达到无刑为目的。
- 4.难道若要天下安定,必须以杀止杀?他想起一统天下的秦始皇,想起威震天下的汉武帝。
- 5.素魅流邙!一个血腥、狂暴,但是却极负正义的少年至尊,在这个纷乱残酷的世界里,他为了自己的正义,以杀止杀,以杀证道,最终成就一代杀戮之神!
- 6.对穷凶极恶,怙恶不悛之人,慈悲剑无用,自然要降妖伏魔,要仿那罗刹之行,以杀止杀,为世人除害。
以杀止杀相关词语
- 1 以义灭身
- 灭身:牺牲生命。为追求道义而牺牲性命。出处:三国·魏·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 2 自以为然
- 然:这样。自己认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态度语法:自以为然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不虚心。示例:你不要老是这种抱着自以为然的态度
- 3 以正视听
- 为保证事实的正确理解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九章:“同日军进行几场影响较大的战斗,为舆论宣传提供依据,以正视听。”语法:以正视听作谓语、定语;指纠正不良行为。示例:肖祥准《政法干部》第四章:“这个案件必须抓紧依法办理,以正视听。”
- 4 以德报德
- 德:恩惠。用恩惠报答恩惠。出处:《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法:以德报德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知恩图报。示例:九公才说恐女儿国将舅兄留下,日后倘有此事,我们就去救你出来,也算“以德报德”了。(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九回)
- 5 以言取人
- 根据人的口才去判断其智能。出处:《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闻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语法:以言取人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以言取人,失之宰予。”
- 6 永无休止
- 休,罢休。止,停止。永无休止,永不罢休,永不停止的意思。
- 7 晓以大义
- 晓:使人明白。把道理对人讲清楚。出处: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第十四篇:“林时爽误信其中颇有党人,合欲晓以大义。”语法:晓以大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应与什么血型的女人结合’以及‘夫妻房事应有节制’之类的既晓以大义又循循善诱的科学文章。”
- 8 以计代战
- 用计谋来代替阵前的交战。
- 9 引以为憾
- 以此事为遗憾示例:这篇精妙的论文,因为名额有限,未能入选,颇令人引以为憾。
- 10 以义断恩
- 用大义割断私恩。谓秉公行事,不徇私情。出处:《晋书·刘毅传》:“凡所以立品设状者,求人才以理物也,非虚饰名誉,相为好丑。虽孝悌之行,不施朝廷,故门外之事,以义断恩。”语法:以义断恩作谓语、定语;指不殉私情。
- 11 以蠡挹海
- 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出处:《答客难》
- 12 以辞害意
- 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语法:以辞害意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夸饰》:“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也。”
- 13 以意为之
- 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语法:以意为之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书信集·致李桦》:“假使以意为之,那就决不能真切,深刻,也就不成为艺术。”
- 14 如丘而止
- 如:到达;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难则停下来,不求上进。出处:《荀子·宥坐》:“如垤而进,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语法:如丘而止作谓语、定语;指不求上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