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名利禄简介
功名利禄的意思
解释:
名利地位。
出处:
郭沫若《南冠草》第一幕:“只因功名利禄得不到保障,所以他们便想到要和流寇苟合,铤而走险。”
语法:
功名利禄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名利地位。
示例:
牛启东素不喜章句之学,认为那是腐儒伪装道学的幌子,驵侩谋求功名利禄的阶梯,无关乎国计民生。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九章
成语造句
- 1.在封建科举制度下,许多人都幻想以十年寒窗之苦,换取功名利禄。
- 2.一事当前,只要先抛弃了个人的功名利禄,那么事情就一定能办好。
- 3.天性空明透亮的人,即使生活困苦,也不过是磨炼他的身体与意志;沉沦于世间功名利禄的人,纵然假装清高,亦不过是浪掷他的精魂罢了。
- 4.他从不计较功名利禄,淡泊明志,潜心于科学事业。
- 5.可以将功名利禄置身度外,将世间的所有看淡,人生经过沉淀和历练之后,或许才能到达。
- 6.功名利禄,都是身外之物,在我眼里如同烟云过眼。
英语翻译
- 英语:
fame and gain
功名利禄相关词语
- 1 利欲熏心
- 利:名利;欲:欲望;熏:熏染;侵袭。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出处:宋 黄庭坚《赠别李次翁》诗:“利欲熏心,随人翕张。”语法:利欲熏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贬义。示例:故凡进此阵内,为其蛊惑,若稍操持不定,利欲熏心,无不心荡神迷,因而失据。(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一百回)
- 2 徒有其名
- 光有它的名。指有名无实。徒:空;白白地;名:不符合实际的名声。出处:宋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铨选之门,徒有其名,莫责其实。”语法:徒有其名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书信集 致杨霁云》:“所谓名家,大抵徒有其名,实则空洞,其作品且不及无名小卒。”
- 3 身名两泰
- 见“身名俱泰”。出处:南朝·陈·周弘让《与徐陵书荐方圆》:“吾荷朝思,得安丘壑,身名两泰,夫复奚言。”语法:身名两泰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等。
- 4 改名换姓
- 改换了原来的姓名。出处:宋 朱熹《答孙敬甫》:“不必如此隐讳遮藏,改名换姓,欲以欺人,而人不可欺。”语法:改名换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改换了原来的姓名。示例:曲波《林海雪原》:“把所有的人混进各大小城市,改名换姓,打入共产党的各要害部门。”
- 5 名我固当
- 叫我这个名字实在很恰当。
- 6 冒功邀赏
- 假报功劳,求得奖赏。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七回:“王俊!你冒功邀赏,克减军粮,本应斩首!今因是奉旨前来,饶你死罪,捆打四十,发回临安,听凭秦丞相处治。”
- 7 立功自效
- 立:建树;效:报效,献出。指建树功绩以作出贡献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只将郭子仪手下仆人失慎的,就地正法,赦郭子仪之罪,许其自后立功自效。”语法:立功自效作谓语;用于处事。
- 8 列功覆过
- 罗列功绩,掩盖过错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陈汤传》:“言威武勤劳则大于方叔、吉甫,列功覆过则优于齐桓、贰师。”语法:列功覆过作谓语;指掩饰自己的过错。
- 9 名实难副
- 名声大,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出处:《后汉书·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语法:名实难副作谓语、定语;指实际才能与名声不相称。示例:这儿的特产真是名实难副
- 10 将功折罪
- 将:拿;用;折:抵偿。用功劳来抵偿罪过。出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楔子:“如今权饶你将功折罪,点起人马,随我追赶出来。”语法:将功折罪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拿功劳补偿罪过。示例:也亏他至蜀中赚你回来,使我母子相会,将功折罪,莫怨他罢。(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六)
- 11 声名赫奕
- 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出处: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夫子,家世富贵连椒房。”语法:声名赫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方孝孺《祭胡仲申先生》:“声名赫奕,昭灼当世;旷视宇宙,奚古奚今。”
- 12 无名之朴
-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语法:无名之朴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宦成名立
- 宦:官位。旧指官居高位,声名显赫。出处:《汉书·疏广传》:“今仕官至二千石,宦成名立,如此不去,惧有后悔。”
- 14 高位重禄
- 见“高位厚禄”。出处:宋·苏轼《策略五》:“圣人知其然,是以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不爱高位重禄以致山林之士。”语法:高位重禄作谓语、宾语;同“高官厚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