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朴简介
无名之朴的意思
解释:
亦作“无名之璞”。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
出处:
春秋·楚·李耳《老子》:“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语法:
无名之朴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无名之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无名之璞
成语造句
- 1.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2.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
- 3.无名之朴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降自定。
-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无名之朴相关词语
- 1 京解之才
- 谓有考中举人、进士的才能。 京,指到京城参加礼部会试和殿试,中者称进士。解,指到省城参加乡试,中者称举人,即取得被解送至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资格。
- 2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 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出处:《后汉书 黄琼传》:“阳春之曲,和者必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语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作宾语、分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示例:可是闯王知兄虚名,推诚相待,献策等又过为吹嘘。古人云:“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七章)
- 3 一无所成
- 一点没有成就。出处:清 黄遵楷《跋》:“读先兄病笃之书,谓平生怀抱,一无所成,惟近古体诗能自立耳。”语法:一无所成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郑振铎《离别》:“而又在外游荡着,一无所成,将如何的伤了祖母、母亲、岳父以及一切亲友的心呢。”
- 4 知遇之感
- 知遇:得到赏识或重用;感:感激。对给予赏识和重用的感激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语法:知遇之感作主语、宾语;指对发现人才的人的感激。
- 5 不虞之变
- 比喻意料不到的事变。出处:《十渐不克终疏》:“以驰骋为欢,莫虑不虞之变。”
- 6 沽誉钓名
- 同“沽名钓誉”。出处:《“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上海罢市实录》:“并非沽誉钓名,不过稍尽棉力。”语法:沽誉钓名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猎取名誉。示例:我并非要沽誉钓名,只是想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
- 7 国无二君
-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出处:《礼记·丧服四制》:“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国无二君,家无二尊。”语法:国无二君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
- 8 亡国之语
- 使国家灭亡的言论
- 9 金人之箴
- 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出处:《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语法:金人之箴作宾语;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4回:“所以兄弟只得谨守金人之箴,不敢多事。”
- 10 人之水镜
- 人间的水和镜子,可以照清人的形象。 比喻十分精明又通晓整理的人。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此人,人之水镜也,见之若披云雾睹青天也。”
- 11 举世无比
- 举:全,皆;举世:全世界。整个人世间没有比类的。形容稀有少见或无与伦比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庚卷:“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儒释道三教无不该通,然性偏躁,忽忿戾,举世无比。”语法:举世无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等。
- 12 随陆无武绛灌无文
- 人才的片面性出处:《晋书·刘元海载记》
- 13 属纩之际
- 属纩:将新棉花放在濒临死亡之人的鼻孔前,以验证他是否断气。指人疾病临危,弥留之时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丧大记》:“疾病……男女改服,属纩以俟绝气。”语法:属纩之际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4 声名赫奕
- 赫奕:显耀盛大的样子。名声显赫出处:宋·陆游《送襄阳郑帅唐老》诗:“声名赫奕动夫子,家世富贵连椒房。”语法:声名赫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明·方孝孺《祭胡仲申先生》:“声名赫奕,昭灼当世;旷视宇宙,奚古奚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