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锯之余简介
刀锯之余的意思
解释:
犹刑馀。指阉人。
刀锯之余相关词语
- 1 水陆之馔
- 馔:饭食;水陆:水上和陆上出产的山珍海味。泛指山珍海味。出处:唐·白行简《李娃传》:“旬余,方荐水陆之馔。”
- 2 平生之好
- 平生:一生;好:爱好。指一生的爱好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臧洪传》:“惟平生之好,以屈节而苟生。”语法:平生之好作宾语;指一生的爱好。
- 3 高世之行
- 高世:超出世人;行:行为。超出世俗的行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盖晁错列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语法:高世之行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4 缙绅之士
- 绅:大带。指做过官的大人先生出处: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若其不事异姓,躬自引决,缙绅之士,殆无一人焉。”语法:缙绅之士作主语、宾语;指旧时大官。
- 5 亡国之事
- 事:事情,事件。使国家灭亡的事件。出处:《庄子·至乐》:“将子有亡国之事、斧铖之诛而为此乎?”
- 6 矢石之难
- 矢石:箭和礧石,古代作战的武器。难:不幸的遭遇。指战争中的危难。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矢石之难,许马之劳,此复受次赏。”语法:矢石之难作宾语;用于战争等。示例:东汉·班固《汉书·萧何传》:“上暴露于外,而君守于内,非被矢石之难,而益君封置卫者。”
- 7 莫之与京
- 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语法:莫之与京作谓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龚自珍《尚书年谱>第一序》:“伟哉绝业,莫之与京已。”
- 8 易箦之际
- 箦:竹席。 调换竹席的工夫。比喻老人病危将死的时刻。出处: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五:“今观易箦之际,神色不乱如此,不应于此而至于发狂恸哭也。”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凶事类》:“言人临终曰易箦之际。”
- 9 分寸之末
- 比喻微少、细小。出处:南朝 梁 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宁当争分寸之末,竞锥刀之利哉?”语法:分寸之末作宾语;指微小。
- 10 喘息之机
- 暂停活动、舒缓一段时间出处:金玉舟《赵匡胤》第31章:“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立刻挥军急追。”语法:喘息之机作宾语;指短的时间。示例:我们趁敌人喘息之机快速集结,迅速出击
- 11 凿空之论
- 空泛而没有根据的言论。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学五》卷十一:“固不可凿空立论,然读书有疑有所见,自不容不立论。”
- 12 倜傥之才
- 倜傥:卓异;才:学问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出处: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语法:倜傥之才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13 去就之分
- 去就;进退或取舍。分:分寸。引申为应持的态度。比喻进取、取舍的分寸。亦作“去就之际”。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语法:去就之分作宾语;用于处事。
- 14 等而下之
- 比这一等更差的。指事物递减;后面的比前面的差一级;低一等。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乡之贫者,或不及于此,则以此法等而下之。”语法:等而下之紧缩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某些党外人士,与他这几位朋友相比,除了性别、高矮、胖瘦没法儿强求一致,其他许多方面却等而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