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生害仁简介
求生害仁的意思
解释:
谓因谋求活命而有伤仁德。语本《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
语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语法:
求生害仁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示例:
《新唐书·房式传》:“如式,不能去,又不能死,可谓求生害仁者乎?”
求生害仁相关词语
- 1 论辩风生
- 议论辩驳,极生动而又风趣。出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七宝山座》:“惟张九龄论辩风生,升此座,余人不可阶也。”语法:论辩风生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辩论等。
- 2 永生永世
- 永远。出处:曹禺《人的悲剧》:“我现在就给你命名——你是永生永世的敌人!”语法:永生永世作状语;指永远。示例:古华《芙蓉镇》第二章:“崽娃才能使我们永生永世在一起。”
- 3 一介儒生
- 一介:一个。一个小小的书生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7回:“生员及一介儒生,何敢妄干国政。”语法:一介儒生作宾语、定语;用作谦词。
- 4 无迹可求
- 见“无迹可寻”。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语法:无迹可求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5 欲求不满
- 做事情急于求成,如果成功不了,就会用一种消极的态度取得一些心理平衡。
- 6 暴殄轻生
- 指突然自杀身亡出处:《红楼梦》
- 7 贪大求全
- 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语法:贪大求全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我们选择上项目时,不能盲目贪大求全
- 8 绝仁弃义
-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出处:《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德。”语法:绝仁弃义作宾语、定语;指无为而治。
- 9 求贤下士
- 访求贤士且礼遇之。出处:明·陈汝元《金莲记·构衅》:“每劝圣上诚意正心,求贤下士,圣上为之改容。”语法:求贤下士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乞陛下特恩,赐以冠带,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见圣主求贤下士之至意。”
- 10 生擒活拿
- 生:活;擒:捉。活捉对手出处:元·郑德辉《老君索》第一折:“我追赶着一人,往往这老君堂来,今在此务要生擒活拿。”语法:生擒活拿作谓语、宾语;用于战斗或对抗等。示例: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四章:“看样子是想把他生擒活拿了。”
- 11 你不仁,我不义
- 你不讲仁义道德,我也就不道义了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语法:你不仁,我不义作宾语、分句;用于人际关系。示例:俗话说:你不仁,我不义,别怪我无情
- 12 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出处: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语法: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一回:“枯木逢春,萌芽便发;生公说法,顽石点头。”
- 13 寻事生非
-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制造纠纷。出处:艾芜《乌鸦之歌》:“现在他也只有忍了,人家往往要来寻事生非,正愁找不着漏洞哩。”语法:寻事生非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女人一般都喜欢寻事生非
- 14 但求无过
- 但:仅,只要;过:错误。只追求没有过错。形容做事保守平庸怕出差错出处: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语法:但求无过作谓语;指人保守。示例:很多人都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