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鸣鼎列简介
钟鸣鼎列的意思
解释:
见“钟鸣鼎重”。
出处:
清·曹寅《题铜官秋色图》:“都尉起家勋戚,钟鸣鼎列,极福终其身。”
语法:
钟鸣鼎列作定语;用于书面语。
钟鸣鼎列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钟鸣鼎重
钟鸣鼎列相关词语
- 1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
- 比喻遇事敷衍,得过且过地混日子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行者方丢了钟杵,笑道:‘你那里晓得!我这是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的。”语法: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作谓语、宾语、定语、分句;指不负责任。示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留着我中甚么用!也不过像俗语说的,‘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罢了!”
- 2 扛鼎抃牛
-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语法:扛鼎抃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汉·扬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 3 鼎足之势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语法:鼎足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4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比喻艺术及科学的不同派别及风格自由发展与争论出处: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的方针,是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语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复句式;作补语、定语;指文艺等繁荣兴旺。示例: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正在有情无思间》:“在科学文化领域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5 笙歌鼎沸
-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语法:笙歌鼎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 6 龙去鼎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出处: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7 警钟长鸣
- 报告发生意外或遇到危险的钟,比喻持久的保持警惕性
- 8 音声如钟
- 声音像钟声一样响亮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语法:音声如钟作谓语、定语;用于人说话等。
- 9 不鸣不飞
- 不鸣不飞指平常默默无闻,不大声鸣叫也不高飞,千里锋行,不飞不鸣。
- 10 凤鸣麟出
- 凤凰鸣唱,麒麟出现。比喻贤人出现。
- 11 鸣玉曳履
- 佩玉饰曳丝履。谓获高官厚禄。出处:《新唐书·马周传》:“今超授高爵,与外廷朝会,驺竖倡子,鸣玉曳履,臣窃耻之。”语法:鸣玉曳履作谓语、定语;用于生活。
- 12 鼎足三分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语法:鼎足三分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示例: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 13 钟鼎人家
- 见“钟鼎之家”。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算不得簪缨门第、钟鼎人家,却倒过得亲亲热热,安安静静。”语法:钟鼎人家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染指于鼎
- 鼎:古代用青铜制成的炊具,多为圆形,三足两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点汤。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出处:《左传 宣公四年》:“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子公怒,染指于鼎,尝之而出。”语法:染指于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