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鼎抃牛简介
扛鼎抃牛的意思
解释:
扛鼎:把鼎举起来。抃牛:把两头相斗的牛位开。能把鼎举起来,能把相斗的两头牛拉开。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出处:
《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 汉·杨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语法:
扛鼎抃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汉·扬雄《法言·渊骞》:“秦悼武、乌获、任鄙,扛鼎抃牛,非绝力也?”
扛鼎抃牛相关词语
- 1 鼎足之势
- 比喻三方面并立的局面。出处:晋 孙楚《为石仲容与孙皓书》:“自谓三分鼎足之势。可以与泰山共相始终。”语法:鼎足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指三方面相持。示例:三国时期,魏、蜀、吴各据一方,形成鼎足之势。
- 2 笙歌鼎沸
- 形容乐声歌声热闹非常。出处:宋·吴自牧《梦粱录·清明节》:“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语法:笙歌鼎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元·高明《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黄旗影里,笙歌鼎沸。”
- 3 老黄牛
- 比喻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工作的人出处:吴强《红日》第一章:“这个‘老黄牛’我倒真有点心跳得慌!”语法:老黄牛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吴茂盛《驻京办》第二章:“你不是敬市长你是敬革命的老黄牛的酒呢。”
- 4 龙去鼎湖
- 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后因以出处:典出《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涘,龙涘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涘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
- 5 抃风儛润
- 抃:鼓掌;儛:通“舞”,跳舞;润:雨水。指欢舞在和风时雨中。指庆幸沾受恩惠出处:《宋书 孔頤传》:“直山渊藏引,用不遐弃,故得抃风儛润,凭附弥年。”语法:抃风儛润作谓语;指庆幸沾受恩惠。
- 6 问牛及马
- 比喻从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出处:《汉书·赵广汉传》
- 7 马牛其风
- 谓马、牛奔逸。《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出处:《书·费誓》:“马牛其风,臣妾逋逃,勿敢越逐。”孔颖达疏:“僖四年《左传》云:‘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贾逵云:‘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然则马牛风佚,因牝牡相逐,而逐至放佚远去也。”语法:马牛其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我却不信你们两个通是马牛其风,不言而喻呢。《花月痕》第十五回
- 8 鼠入牛角
- 比喻势力愈来愈小。出处:《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玢》:“奈何吾子孙不肖,后世如鼠入牛角,势当渐小尔!”语法:鼠入牛角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王韬《俄人志在并兼》:“徒守则积弱可虞,而不免成鼠入牛角之势。”
- 9 鼎足三分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语法:鼎足三分作宾语、定语;指三方分立。示例:汉家王气已将尽,鼎足三分各自雄。(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
- 10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语法:三分鼎足作谓语、定语;指三足鼎立。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三分鼎足浑是梦,踪迹空留在人间。”
- 11 扛鼎拔山
-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出处:《史记 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语法:扛鼎拔山作谓语、定语;指力大无比。示例:有扛鼎拔山之勇,经文纬武之才。(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二回)
- 12 鼎成龙去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后以“鼎成龙去”指帝王去世。出处:《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曈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语法:鼎成龙去作宾语、定语;指帝王去世。示例:已被昭阳人妒,更那堪、鼎成龙去。宋·刘克庄《水龙吟》词
- 13 对牛弹琴
- ①比喻对蠢人谈论高深的道理;白费口舌(主要讥笑听话的人听不出所以)。②比喻说话时不看对象(主要讥讽说话的人);对不懂道理的人讲道理;对外行人说内行话。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出处: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语法:对牛弹琴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讥讽别人。示例:对牛弹琴,牛不入耳,骂得很好,咱们一总再算账!(清 李当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 14 宁为鸡尸,无为牛从
- 尸:主持,主管。比喻宁可做小国的主人,也不做大国的仆从。指宁可在小地方当家作主,不去大地方受人指使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苏秦说韩王宁为鸡尸,无为牛从。尸,主也。”语法:宁为鸡尸,无为牛从作定语、分句;指人的处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