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如故简介
一见如故的意思
解释:
故:故人;老朋友。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语法:
一见如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示例:
他们俩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成语造句
- 1.是一见如故的一种倾向;是相见恨晚的一种心情。
- 2.来!照张相,纪念咱们这一见如故的缘分。
- 3.老张跟小王一见如故,没几天两人就水乳交融了。
- 4.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
- 5.难怪她获得胜利,因为她有令人一见如故的魅力。
- 6.在火车上,我们俩一见如故,谈得非常投机。
成语故事
- 隋朝末年,羽骑尉房玄龄看不惯隋王朝的所作所为,毅然抛弃官职去投奔举义旗的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对房玄龄早有耳闻,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房玄龄跟随李世民走南闯北,九死一生,为李世民收罗有用的人才,唐朝建立后成为尚书令
英语翻译
- 英语:
become fast friends at the first meeting
- 日语:
初対面(しょたいめん)だが旧知(きゅうち)さながらである
- 俄语:
встретиться как стáрые приятели
- 其他:
<德>sich bei der ersten Begegnung schon wie alte Bekannte fühlen<法>dès la première rencontre se sentir comme de vieux amis
一见如故相关词语
- 1 一口道破
- 一句话就说穿了。
- 2 千篇一律
- 比喻文章、题材、写法等公式化。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毫无变化。出处: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千篇一律,诗道未成,慎勿轻看,最能易人心手。”语法:千篇一律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示例: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沙汀《磁力》)
- 3 一人耳目
- 统一人们的视听,便于指挥。
- 4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
- 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出处:宋·王安石《商鞅》:“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语法:一言为重,百金为轻作定语、分句;指言出必行。
- 5 路见不平,拔刀相救
- 在路上遇见不平的事,就挺身而出干涉,为受欺的一方打抱不平。形容人见义勇为出处:清·宣鼎《夜雨秋灯录续集·金竹寺》:“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佛菩萨赏其义侠,故远导幻影以生之。”语法:路见不平,拔刀相救作主语、谓语、分句;指见义勇为。
- 6 百里挑一
- 在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相貌或才能特别突出。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姑爷年纪略大几岁,并没有娶过的,况且人物儿长的是百里挑一的。”语法:百里挑一偏正式;作定语;形容人才出众。示例:对报名参军的人挑选很严格,可以说是百里挑一。
- 7 故作镇静
- 指故意装做心情安定出处: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六章:“小齐自知不妙,却故作镇定:‘怎么,我说的不合适么?’”语法:故作镇静作谓语、定语;指伪装自己。示例:阿来《尘埃落定》第八章:“我想,塔娜她故作镇静,到最后还是会感到吃惊的。”
- 8 一体知悉
- 一体:一律。一律知晓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亦可传与各洞妖王,一体知悉。”语法:一体知悉作谓语、分句;用于公文等。
- 9 一呵而就
- 一口气完成。出处: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语法:一呵而就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0 一枝一栖
- 比喻找到一份职业或栖身之所示例:希望黄老先生能鼎力介绍,俾得一枝一栖。
- 11 惊鸿一瞥
- “惊鸿”一词多形容女性轻盈如雁之身姿,惊鸿一瞥意思是人只是匆匆看了一眼,却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
- 12 一台二妙
- 台:古代官署名。同一官署中有名气的两个人出处:《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渊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语法:一台二妙作宾语、定语;指有名的同僚。
- 13 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 原指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棋走得不当,整盘棋就输了。比喻某一个对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问题处理不当,结果导致整个失败。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乃是说的带全局性的,即对全局有决定意义的一着。”语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作宾语、分句;指要慎重其事。示例:王朔《人莫予毒》:“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呵!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呵!”
- 14 一壶千金
- 壶:通“瓠”,瓠瓜,中空,能浮在水面。比喻东西虽然轻微,用得到的时候便十分珍贵。出处:《鹖冠子 学问》:“中河失船,一壶千金。贵贱无常,时物使然。”语法:一壶千金偏正式;作宾语、定语;用于小对象。示例:清·黄式三《读》:“韩子惜之,则中流失船,一壶千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