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有读书高简介
惟有读书高的意思
解释:
高:高尚。只有读书求进取才是高尚的行径
出处:
元·柯丹丘《荆钗记·会讲》:“世上万般皆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
语法:
惟有读书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示例:
明·范受益《寻亲记·劝勉》:“有人来就学,不肯好相交,只把家私来比并,不思量惟有读书高。”
成语造句
- 1.普天之下,所有华人对教育都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热忱,正所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要子女能读出个名堂,父母砸锅卖铁也在所不惜。
- 2.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无奈秋试临近,四大才子被迫打包上京赶考。
- 3.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在天统年间,读书人的身份极高,尤其是飞黄腾达的读书人,更是如龙在天,位高权重。
- 4.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儿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 5.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俗话又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还是那句俗话说的最好:神马都是浮云!
- 6.这茅山脚下有一蒋家庄,百十来户人家,俱是同宗,世代以养蚕织锦为业,只内里有一户赵姓,是个读书种子,因为蒋家老族长念及“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惟有读书高相关词语
- 1 训练有素
- 平时一直有训练。素:平时。出处: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兵尚书张鏊请以列显为指挥佥事,专训练。显亦为当时名将,所至有功,故知训练有素。”语法:训练有素主谓式;作宾语;含褒义。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47章:“虽极迅猛激烈而丝毫不乱,足见训练有素,名不虚传。”
- 2 登高望远
-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出处:《荀子 劝学》:“我尝跂高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吕氏春秋 顺说》:“顺风而呼,声不加疾也,际高而望,目不加明也,所因便也。语法:登高望远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思想。示例:郁达夫《住所的话》:“房子亦不必讲究,只须有一处可以登高望远的高楼,三间平屋就对。”
- 3 不堪卒读
- 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 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 4 悬石程书
- 形容勤于政事。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语法:悬石程书作谓语、定语;指勤于政事。示例:清·钱谦益《向言上》:“是故悬石程书,损撤膳服,忧劳日昃,而天下滋乱。”
- 5 有翅难飞
- 长着翅膀也飞不出去,形容陷入无法摆脱的困境出处:明·无名氏《杏林庄》第三折:“暗埋伏猛军四面围,纵然他有翅难飞。”语法:有翅难飞作宾语、谓语;指陷入困境。示例:我们叫你有翅难飞,逃不出我们的包围圈
- 6 公车上书
- 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语法:公车上书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示例: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 7 有价无市
- 某种商品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价格,但是市场需求量很小,导致销量维持在一个很小的水平,通俗的意思讲就是这件东西很值钱,价格很高,但需要买得人少,很难卖出去。
- 8 才高八斗
- 才:文才。形容人文才很高。出处: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不佞姓苏,名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也。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语法:才高八斗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高,知识丰富。示例: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唐浩明《曾国潘》)
- 9 有声没气
- 见“有声无气”。出处:茅盾《林家铺子》六:“林先生叹了一口气,过了一会儿,方才有声没气地说道:‘让我死在那边就是了……’”语法:有声没气作状语;指有气无力。
- 10 憬然有悟
- 憬然:觉悟的样子。有所觉悟。出处:《诗经 颂泮水》:“憬彼淮夷,来献其琛。”朱熹:“憬,觉悟也。”语法:憬然有悟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这在曹雪芹自不免奇怪,再从头想一想,他刚才守口如瓶的那种诡秘神态,憬然有悟。高附《曹雪芹别传》
- 11 名高天下
- 比喻全国闻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语法:名高天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全国闻名。示例:明·郭勋《英烈传》第29回:“不可,不可!主公德被八方,名高天下,岂可称臣逆贼!”
- 12 行有余力
- 谓做好正常工作以后,还有可用的精力。出处:《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语法:行有余力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鲁迅《书信集·致许寿裳》:“至整顿一层,不如待天气清明以后,或官已做稳,行有余力时耳。”
- 13 高谈剧论
- 剧:剧烈。高妙空洞而激烈的议论出处:宋·沈瀛《念奴娇》词:“尔汝忘形,高谈剧论,莫遣人来促。”语法:高谈剧论作谓语、宾语、定语;指空谈。
- 14 通无共有
- 见“通共有无”。出处:宋·叶适《刘建翁墓志铭》:“建翁内事两世母,奉从兄,抚幼弟;外交朋友,接乡里,通无共有。”语法:通无共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