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寓兴简介
托物寓兴的意思
解释:
假借外物寄托情致。
出处:
《宣和画谱·文同》:“凡于翰墨之间托物寓兴,则见于水墨之戏。”
语法:
托物寓兴作谓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托物寓兴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托物寓感
托物寓兴相关词语
- 1 善假于物
- 君子的资质与一般人没有什么区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善于利用已有的条件,是君子成功的一个重要途径。
- 2 物阜民安
- 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出处:《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语法:物阜民安作谓语、定语;指社会局面。示例:真个文修武偃,物阜民安。(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 3 托足无门
- 托足:立足。指没有落脚安身之处出处: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语法:托足无门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处境等。
- 4 万物一府
- 府:收藏财物的地方。所有的财物收藏在一起。指事物一体,无所分别。出处:《庄子·天地》:“若然者,藏金于山,藏珠于渊;不利货财,不近贵富;不乐寿,不哀夭;不荣通,不丑穷;不拘一世之利以为己私分,不以王天下为己处显。显则明,万物一府,死生同状。”
- 5 兴灭举废
- 兴:兴起。使灭绝的重新振兴起来,延续下去出处:明·刘基《杞子来潮》:“胥教胥海,以引以为翼,以继武王周公兴灭举废之心,可也。”语法:兴灭举废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一物不知
- 对某一事物有所不知。比喻知识尚有欠缺。出处:汉·扬雄《法言·君子》:“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语法:一物不知作谓语、定语;指知识不完备。示例:论起“一物不知,儒者之耻”的道理,这是正当办法。(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回)
- 7 讬物陈喻
- 借事物设喻。
- 8 暴敛天物
- 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 9 民安物阜
- 阜:多。社会安定,物资丰富。形容太平盛世的景象。出处:明 朱有炖《灵芝庆寿》第一折:“皆因中国雨顺风调,民安物阜。”语法:民安物阜作宾语、定语;指社会状况。示例:天下和乐,四海人又安。虽未敢谓家给人足,俗易风移,而欲使民安物阜之心,始终如一。(《清史稿·圣祖纪三》)
- 10 指亲托故
- 指为亲戚,假托故旧。谓攀附有权势的人。出处: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二折:“指亲托故厮还,趋时附势故相干。”语法:指亲托故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11 丑类恶物
- 指坏人。出处:《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语法:丑类恶物作宾语;指坏人。示例:我不喜欢与这帮丑类恶物交往
- 12 去害兴利
- 去:除掉;兴:兴办。去掉有害的兴办有利的出处:唐·韩愈《国子助教河东薛君墓志铭》:“后佐河阳军,任事去害兴利。”语法:去害兴利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物阜民康
- 物产丰富,人民安康。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国事》:“大明御极,远绍虞唐,河清海晏,物阜民康。”语法:物阜民康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局面等。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39章:“不仅预兆今年国内物阜民康,而且由于是我大宋建国以后,第一个新年。”
- 14 等闲人物
- 等闲:寻常,一般。无足轻重的寻常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1回:“操还营自思:‘孙权非等闲人物……’于是有退兵之意。”语法:等闲人物作宾语;指一般人。示例:他不是等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