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木掘地简介
断木掘地的意思
解释:
上古时代,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虽粗拙,亦适用。语出《易·系辞下》。
出处:
语出《易·系辞下》。宋·黄庭坚《题王黄州墨迹后》诗:“掘地与断木,智不如机春。”
语法:
断木掘地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示例:
尝观孔融《肉刑论》云:贤者所制,或逾圣人,水碓之巧,胜于断木掘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评诗》
断木掘地相关词语
- 1 不断如带
- 犹不绝如缕。多形容局面危急或声音、气息等低沉微弱、时断时续。出处:《新唐书 韩愈传赞》:“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语法:不断如带作谓语、定语;用于事物或情绪等。
- 2 画地刻木
- 比喻进监狱,受审讯。出处:《梁书 王僧儒传》:“盖画地刻木,昔人所恶,丛棘既累,于何可闻,所以握手恋恋,离别珍重。”语法:画地刻木联合式;作谓语;指十分嫉恨狱吏。
- 3 扫地俱尽
- 谓彻底干净,毫无存留。《汉书 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 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隋书 高祖纪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出处:《汉书·魏豹田儋等传赞》:“用于贬义。秦灭六国,而上古遗烈扫地俱尽矣。”《晋书·儒林传序》:“惟怀逮愍,丧乱弘多,衣冠礼乐,扫地俱尽。”语法:扫地俱尽作谓语、宾语;指破坏净尽。示例:圣人遗训,扫地俱尽,制礼作乐,今也其时。《隋书·高祖纪下》
- 4 山崩地陷
- 亦作“山崩地塌”。山岳崩倒,大地塌陷。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四回:“忽然一声响,如山崩地陷,羌兵俱落于坑堑之中。”语法:山崩地陷作谓语、状语、定语;形容声势巨大。示例:士隐意欲也跟了过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
- 5 留有余地
- 说话办事不走极端;留有回旋和变通的余地。出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68章:“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语法:留有余地动宾式;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与做事。示例:他们显然具有“化大事为小事”的用心,为下一步“打退堂鼓”留有余地。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八章
- 6 动天地,泣鬼神
- 动:感动;泣:低声哭。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出处:清·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语法:动天地,泣鬼神作谓语、定语;用于感人的事迹等。示例:邹韬奋《抗战以来·震动寰宇的民族战士》:“虽至全体殉职,也不肯退后一步,这种作战精神,真是可以动天地,泣鬼神!”
- 7 兰言断金
- 心意相合才会有共同语言出处:《上齐州张司马启》
- 8 独裁专断
- 断:决断,做决定。独自做出决定,自己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封建时代独裁专断的恶习惯深中于群众乃至一般党员的头脑中,一时扫除不净,遇事贪图便利,不喜欢麻烦的民主制度。”语法:独裁专断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作风不民主。
- 9 愧悔无地
- 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语法:愧悔无地作谓语;指羞愧。示例:这事让他感到愧悔无地
- 10 断杼择邻
- 孟母为了教育孟子不要中途荒废学业,用被割断的纱不成布来做比喻;孟母三迁居处,选择良好的环境,来影响孟子的成长。出处:汉 刘向《列女传 母仪传》:“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学,若吾断斯织也。'”语法:断杼择邻作宾语、定语;用于教育。
- 11 壹败涂地
- 指彻底失败,不可收拾。出处:《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壹败涂地。”语法:壹败涂地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彻底失败。示例:[越孝成王]置将不善,壹败涂地。惜哉!清 周树槐《赵孝成王论》
- 12 席地而坐
- 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出处:《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语法:席地而坐偏正式;作谓语;指随便的场面。示例:(1)战士们席地而坐,谈笑风生。(2)在营火晚会上,大家席地而坐,又说又笑,欣赏着精彩的文艺节目。
- 13 大败涂地
- 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 形容失败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郭生》:“执叶、缪之余习,狃而不变,势不至大败涂地不止也。”
- 14 棘地荆天
- 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出处:清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语法:棘地荆天作宾语、定语;指困难重重的处境。示例:要从棘地荆天里,还我金刚不坏身。周实《感事》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