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教弃制简介
废教弃制的意思
解释:
废掉政教和法律制度
出处:
《国语·周语》
废教弃制相关词语
- 1 絶圣弃知
- 指把头脑中的权威概念消灭掉,让自己不迷信任何人的观点,抛弃自作聪明自以为正确的主观性见解。出处:出自 《老子》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2 敝盖不弃
- 指破旧之物也自有其用。出处:《礼记 檀弓下》:“仲尼之畜狗死,使子贡埋之,曰:‘吾闻之也,敝帷不弃,为埋马也;敝盖不弃,为埋狗也。’”语法:敝盖不弃作宾语、定语;指爱惜物品。
- 3 弃同即异
- ①谓抛弃同姓同族而亲近异姓异族。②丢掉共同之说而接近新奇之说。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吉也闻之,弃同即异,是谓离德。”语法:弃同即异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传闻而欲伟其事,录远而欲详其迹,于是弃同即异,穿凿傍说,旧史所无,我书则传。”
- 4 不以人废言
- 废:废弃。不因为这个人有不足的地方而不采纳他的正确意见。出处: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语法:不以人废言作谓语;指客观看待问题。示例:清·黄子云《野鸿诗的·90》:“观者不以人废言可也。”
- 5 犬牙相制
- 制:牵制。指地界连接,如犬牙交错,可以互相牵制。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孝文本纪》:“高帝封王子弟,地犬牙相制,此所谓盘石之宗也,天下服其强。”语法:犬牙相制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领土等。示例:唐初府兵最盛,后变为藩镇,虽跋扈不臣,而犬牙相制,终藉其力。(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一)
- 6 遗风馀教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7 不废江河
- 赞扬作家或其著作流传不朽。出处: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语法:不废江河动宾式;作谓语;形容好作品流传广,多用于书面语。示例:清·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至以仆为‘不废江河’之喻,则不敢当;此自足下阿其所好耳,然得无为他人笑耶?”
- 8 经验教训
- 从多次实践中得到的知识或技能和从错误或挫折中得到的经验出处:邓小平《在中央顾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历史经验教训说明,不开放不行。”语法:经验教训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等。示例:莫应丰《将军吟》第四章:“我跟他摆我自己的经验教训,他不听。”
- 9 不吝指教
- 吝:吝惜;舍不得。不要吝惜指示教导。也作“不吝赐教”。出处:毛泽东《苏联利益和人类利益一致》:“我现在提出我对上述各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是否有当,希望读者不吝指教。”语法:不吝指教动宾式;作谓语、宾语;用于谦虚求教。示例:(1)我想拜您为老师,向您学习,请不吝指教。(2)这篇文章我写得不好,请大家不吝指教。
- 10 弃过图新
- 抛弃过错,谋求更新。出处:《金史·完颜匡传》:“然倾国家资财,竭民膏血,恐非大金皇帝弃过图新、兼爱南北之意也。”语法:弃过图新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人弃我取
- 别人抛弃的东西我拾起来。原指商人廉价收买滞销物品,待涨价卖出以获取厚利,后用来表示不跟别人争,仍然有好处。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语法:人弃我取联合式;作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茅盾《某镇》:“想到我们中国人最善于人弃我取,那么大概齿咬是更近于实际罢。”
- 12 百废具作
- 指一切废置的事都兴办起来。同“百废俱兴”。出处:清 管同《恩县四女祠碑》:“阳湖孙使君督粮山东,起痿瞭矇,百废具作。”语法:百废具作作谓语、定语、分句;形容建设事业兴旺发达。
- 13 黄钟毁弃
- 毁:毁坏;弃:抛弃;黄钟:古乐器;音调最为洪亮。黄钟被毁坏被抛弃。比喻贤才得不到重用。出处:战国 楚屈原《楚辞 卜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语法:黄钟毁弃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噫!鼠辈邸张,其若是哉!黄钟毁弃,瓦缶雷鸣,蠢兹幺么,毒害乃尔。(清 汇阴百一居士《壶天录》)
- 14 自甘暴弃
- 指自甘堕落,不求进取。同“自暴自弃”。出处:章炳麟《演说录》:“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所以自甘暴弃,说中国必定灭亡,黄种必定剿绝。”语法:自甘暴弃作谓语、定语;指人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