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楹纳书简介
凿楹纳书的意思
解释:
谓藏守书籍以传久远。
出处:
《晏子春秋·杂下三十》:“晏子病,将死,凿楹纳书焉。谓其妻曰:‘楹语也,子壮而示之。’”
语法:
凿楹纳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凿楹纳书相关词语
- 1 纳新吐故
- 吸入新鲜的吐出陈旧的出处: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 吕岩》:“熊经鸟伸,纳新吐故,无七情以夺魂魄。”语法:纳新吐故联合式;作谓语、宾语;指新陈代谢。示例:夜夜朝朝,纳新吐故,潜收静处功夫。明·陆采《明珠记·买药》
- 2 斧凿痕迹
- 原指用斧头、凿子在木石上加工留下的痕迹。
- 3 枘圆凿方
- 比喻不调协,扞格不入。参见“枘凿方圆”。出处:《好逑传》第十五回:“不过冥冥中若无作合,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语法:枘圆凿方作宾语、定语;指两不投合。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则日东月西,何缘相会,枘圆凿方,入于参差。”
- 4 名书锦轴
- 书:书写,记载;锦轴:史书。把名字留在史书上出处:《神童诗·劝学》:“遗子黄金宝,何如教一经,姓名书锦轴,朱紫佐朝廷。”语法:名书锦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附会穿凿
- 将无关之事硬扯在一起牵强地解释。出处:宋·陈善《扪虱新话·欧阳公信经废传》:“此岂可以私意附会穿凿而为之哉。”语法:附会穿凿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乱混为一谈。示例:董仲舒取《春秋》所记天变灾异广泛地予以附会穿凿,使《公羊》学彻底的阴阳五行化。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
- 6 黄耳寄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出处:《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语法:黄耳寄书作宾语、定语;指传递家信。示例:黄耳寄书并不神奇
- 7 失之穿凿
- 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出处:《艺苑卮言》
- 8 左书右息
- 喻倒行逆施。出处:《管子·七法》:“不明于法而欲治民一众,犹左书而右息之。”尹知章注:“息,止也……人右手能书,而左手不能书也。今反用左手书而右手息而不动倒行逆施之譬。”语法:左书右息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仰屋著书
- 仰:脸向上;著:写。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出处:《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语法:仰屋著书作谓语、定语;指一心写作。
- 10 启宠纳侮
- 谓开宠端而招致侮慢。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元年》:“启宠纳侮,其此之谓也。”语法:启宠纳侮作谓语;用于劝诫人。
- 11 知书识字
- 指有文化修养出处:明·冯惟敏《朝天子·自遣》曲:“海翁,命穷,百不会,千无用。知书识字总成空。”语法:知书识字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渔《奈何天·计左》:“你是个知书识字的人,难道‘覆水难收’四个字也不知道吗?”
- 12 招亡纳叛
- 招引接纳敌方叛逃的人。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高帝五年》:“高祖起丰、沛以来,罔罗豪桀,招亡纳叛,亦已多矣。”语法:招亡纳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那时安禄山久蓄异志,专一招亡纳叛。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卷
- 13 凿凿可据
- 凿凿:确实。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语法:凿凿可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按此器除孙雨人处现存一具,合之富海帆处一具,皆凿凿可据。清·梁章钜《浪迹丛谈·官僚雅集杯》
- 14 黄麻紫书
- 见“黄麻紫泥”。出处:清·钱谦益《福建道监察御史赠通议大夫大仆寺卿谥忠毅李公墓志铭》:“黄麻紫书,照耀夜壑。”语法:黄麻紫书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大家在问
楹 字的笔顺写法
楹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楹 ”字共有13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撇 点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 撇 横撇/横钩 点 竖 横折 竖 竖 横
2、楹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