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舟于陆简介
推舟于陆的意思
解释:
推船在陆地上行,比喻劳而无功。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今蕲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
语法:
推舟于陆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行为失当。
示例:
你这样做就等于是推舟于陆
推舟于陆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罔水行舟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孔子从鲁国西行到卫国去游说推行先王的仁义之道。学生颜渊问鲁国太师金能否成功。师金说:“推行先王已用过早已废弃的仁义之道就像祭祀用的草狗一样无用,他这样做就像把船推到陆地上希望代替车一样劳而无功。”
推舟于陆相关词语
- 1 推心致腹
- 见“推心置腹”。出处:宋·王禹偁《请撰大行皇帝实录表》:“故得百万之师,如臂使指,亿兆之众,推心致腹。”语法:推心致腹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真心待人。
- 2 假手于人
- 假:借。借助别人的手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指凭借别人的力量办事。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庞淯传》裴松之注引皇甫谧《烈女传》:“今虽三弟早死,门户泯绝,而娥亲犹在,岂可假手于人哉!”语法:假手于人补充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曹操派祢衡去见刘表,是欲杀祢衡而采取的假手于人之策。
- 3 轻于鸿毛
-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要轻。比喻非常微小或毫无价值。出处: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太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语法:轻于鸿毛偏正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贬义。示例:梅伯死轻于鸿毛,有何惜哉?(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回)
- 4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 走一千里路,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是从头做起,逐步进行的。出处:先秦 李耳《老子》第64章:“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夏衍《代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建筑百丈高楼,不先打好地基是不行的。”
- 5 明于治乱
- 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语法:明于治乱作谓语;指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
- 6 虚舟飘瓦
- 比喻没有实用价值的东西。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方船济乎江,有虚船从一方来,触而覆之,虽有忮心者,必无怨色。”语法:虚舟飘瓦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不实用的东西。示例:明·汤显祖《牡丹亭·谒遇》:“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看他似虚舟飘瓦。”
- 7 公诸于众
- 把事情真相向大家公布。
- 8 溢于文辞
- 溢:水满外流,引申为超过、超出。指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文辞充分显露出来,甚至超过了文辞本身。出处:《汉书·东方朔传》:“方今公孙丞相……严安、徐乐、司马迁之伦,皆辩知闳达,溢于文辞,先生自视,何与比哉?”
- 9 虚船触舟
- 虚:空;舟:船。比喻虚心可以远离灾祸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水》:“方舟而济于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偏心之人不怒。”语法:虚船触舟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0 推三阻四
- 找各种借口推托、阻挠。出处: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非是我推三、推三阻四;这事情应难、应难造次。”语法:推三阻四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示例: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出山》:“有的装聋作哑,甚至被点将点到头上,还推三阻四。”
- 11 无敌于天下
- 天下都没有对手。形容力量强大无比。出处:《孟子·公孙丑上》:“无敌于天下者,天吏也。”语法:无敌于天下作谓语、定语;指天下无敌。示例:唐·赵蕤《反经·臣行》:“阖庐以吴战胜,无敌于天下,而夫差以见擒于越。”
- 12 轻于去就
- 轻:轻率;去:离开;就:靠近;去就:指去留。轻率地离开一个地方而投靠另一个地方。比喻反复无常,没有标准和原则。出处:《三国志·魏志·吕布传》:“登见太祖,因陈布勇而无计,轻于去就,宜早图之。”
- 13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 逆:倒,反。比喻学习或做事一定要克服困难,努力向前出处:《怀念刘少奇同志·片断回忆寄深情》:“他常对工作人员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语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14 不拘于时
- 不受耻于从师的时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