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分明月简介
二分明月的意思
解释:
古人认为天下明月共三分,扬州独占二分。原用于形容扬州繁华昌盛的景象。今用以比喻当地的月色格外明朗。
出处:
唐 徐凝《忆扬州》诗:“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语法:
二分明月偏正式;作宾语;表示美好的风光。
示例:
十里画图新阆苑,二分明月旧扬州。(清 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
成语造句
- 1.扬州真是个好地方,自古就有二分明月之说。
- 2.每年九、十月间,在扬州举行的“二分明月文化节”,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 3.在史可法纪念馆门前,“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的对联吸引了不少游客。
- 4.古运河水穿越千年奔流而来,每年此时都将二分明月送回古城。
- 5.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
- 6.“两袖清风”对“二分明月”,十分工巧,令人叫绝。
成语故事
- 扬州自古就是有名的地方,在《禹贡》中就提到扬州是天下九州之一,后来各个朝代都有扬州这一设置。隋炀帝为了游览扬州,特地开凿运河。唐朝诗人徐凝在《忆扬州》诗中写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赞扬扬州的繁华
二分明月相关词语
- 1 柳暗花明又一村
- 原形容前村的美好春光,后借喻突然出现新的好形势。出处: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语法:柳暗花明又一村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转机时。示例:外交上有个消息……也许急转直下,来个惊人的变化。那时候,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今天的一些计划自然都成了陈迹。茅盾《锻炼》三
- 2 正名定分
- 辨正名分。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于是有些人又记起了翻译,试来译几篇。但这就又是‘批评家’的材料了,其实,正名定分,他是应该叫作‘唠叨家’的。”语法:正名定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受了丈夫的权利当然正名定分,该是她的丈夫,否则她为什么肯尽这些义务呢?钱钟书《围城》二
- 3 二缶锺惑
- 用两种容量不同的器具来量粮食,怎幺也量不清。比喻标准不一,是非不明。缶、锺:指量器。出处:《庄子·天地》:“以二缶锺惑,而所适不得矣。”语法: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而已乎?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示例:己既自迷,又使他人沦陷,岂直二缶锺惑而已乎?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 4 灼艾分痛
- 比喻兄弟友爱。出处:《宋史·太祖纪》:“太宗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太宗觉痛,帝亦取艾自炙。”语法:灼艾分痛作宾语、定语;用于兄弟。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泽及枯骨,西伯之深仁;灼艾分痛,宋祖之友爱。”
- 5 黑白不分
- 黑白:黑色和白色,比喻是非、善恶。把黑的说成白的,将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故意颠倒是非,制造混乱出处: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可惜一个卖土委员的调查,一个小毛的申明,把事情弄得黑白不分了。”语法:黑白不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故意制造混乱。示例:我不想与这个黑白不分的人打交道
- 6 分身减口
- 见“分房减口”。出处: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家族》:“今有迫于人口多者,每有分身减口之语。”语法:分身减口作宾语、定语;用于灾荒年。
- 7 含明隐迹
- 犹韬光匿迹。藏匿光彩,掩蔽形迹。形容不自炫露。出处: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语法:含明隐迹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8 丧明之痛
- 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出处:《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语法:丧明之痛作宾语;指丧子的悲伤。示例:同寅当中,一人传十,十人传百,已经有许多人知道他遭了“丧明之痛”。(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七回)
- 9 至圣至明
- 至:极。最神圣最贤明。旧时用以称颂帝王。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一:“臣等闻玄祖之道,用慈俭为先;素王之风,以仁义是首,相沿百世,作则千年,至圣至明,不可易也。”语法:至圣至明作谓语、定语;旧时用以称颂帝王。
- 10 花月之身
- 花容月貌之身。 形容女子美丽的身姿。旧时也指妓女。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拒媒》:“他为你生小绿珠花月身,寻一个金谷绮罗里石季伦。”
- 11 如花似月
- 见“如花似玉”。出处:《四游记·华光与铁扇公主成亲》:“凤凰山玉环圣母有一女儿,名叫铁扇公主,年方二八,生得如花似月。”语法:如花似月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女子姿容秀丽。
- 12 絶少分甘
- 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 13 三心二意
- 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出处:元 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语法:三心二意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可是眼下大敌当前,后有追兵,你可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迟疑不决,误了大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 14 市价不二
- 同一种货物,不卖两种价钱。出处:《汉书·王莽传下》:“又奏为市无二价,官无狱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