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敌致果简介
杀敌致果的意思
解释:
致:使得到;果:果敢除敌。勇敢杀敌,建立战功。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二年》:“杀敌为果,致果为毅。”
语法:
杀敌致果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要知道这种举动,和战士在战争时的杀敌致果,功罪是绝对相反的。(鲁迅《且介亭杂文附集 “立此存照”》)
杀敌致果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明代戚继光将军,改铸精绝,传之于其部下,杀敌致果,斩将擎旗,赖以刀法,威震华夏。
- 2.我们一定要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这样才能在实战中杀敌致果,保证战争的胜利。
- 3.若既出于战,则又本杀敌致果之志,运神出鬼没之谋,以期必胜。
- 4.他们为真主而战斗;他们或杀敌致果,或杀身成仁。
- 5.谁为主道而战,以致杀身成仁,或杀敌致果,将赏获重大的报酬。
成语故事
- 春秋时期,郑国听从楚王的命令派公子归率军攻打宋国,宋国军队惨败,主将华元成为俘虏。交战中宋军士兵狂狡作战勇敢,心地善良。他营救郑军士卒却被沦为俘虏。宋国人评论狂狡自食恶果,打仗本来要杀敌致果的,不能讲仁慈
英语翻译
- 英语:
kill enemy and win honour <serve with distinction in war>
杀敌致果相关词语
- 1 殊涂同致
- 犹殊途同归。出处:《晋书·嵇康传》:“故君子百行,殊涂同致,循性而动,各附所安。”语法:殊涂同致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宋·范仲淹《天道益谦赋》:“取类而信,如江海之润下;殊涂同致,若鬼神之福谦。”
- 2 淋漓尽致
- 淋漓:尽情;畅快;尽致:达到极点。形容把事物的一切情态充分地刻画、表现了出来。出处:明 李清《三垣笔记 崇祯补遗》:“叙次大内规制井井,而所纪客氏、魏忠贤骄横状,亦淋漓尽致,其为史家必采无疑。”语法:淋漓尽致联合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鲁迅以笔做刀枪,淋漓尽致地揭露了辛亥革命的弊端。
- 3 杀鸡儆猴
- 杀鸡给猴子看。比喻用惩罚一个人的办法来警告别的人。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七章:“他们用的是杀鸡儆猴法,有意叫大哥难堪。”语法:杀鸡儆猴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杀一儆百。示例:他现在玩的就是杀鸡儆猴的把戏
- 4 杀一利百
- 见“杀一砺百”。出处:《周书·苏绰传》:“若有深奸巨猾,伤化败俗,悖乱人伦,不忠不孝,故为背道者,杀一利百,以清王化,重刑可也。”语法:杀一利百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二桃杀三士
- 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语法:二桃杀三士主谓式;作分句;比喻借刀杀人。示例: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 李白《惧谗》诗)
- 6 偷尝禁果
- 偷尝禁果“禁果”出自《圣经·旧约》故事。上帝禁止亚当、夏娃吃知善恶树上的果子,亚当、夏娃在蛇的诱惑下偷吃了禁果,遭到上帝的惩罚。比喻做了被禁止的、违规的事。
- 7 卸磨杀驴
- 磨完东西后;把拉磨的驴卸下来杀掉。比喻把曾经为自己出过力的人一脚踢开。出处:刘绍棠《狼烟》:“只怕归队以后,打下萍水县城,他就得卸磨杀驴。”语法:卸磨杀驴连动式;作谓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封建帝王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于帮助自己篡权夺位的人,往往采取卸磨杀驴的手段来处置。
- 8 五花杀马
- 毛色凋落的马。比喻年老体衰。
- 9 料敌制胜
- 准确地判断敌情,并蠃得胜利。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地形》:“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语法:料敌制胜作宾语、定语;指准确判断敌情。示例:明·唐顺之《三沙贼遁疏》:“臣才不足以料敌制胜,力不足以督励诸将,有负委任,罪合首坐。”
- 10 畏敌如虎
- 害怕敌人如同怕虎一般。出处:明·徐光启《谨申一得以保万全疏》:“自然人贾勇,何至如今畏敌如虎,视营伍如蹈阱乎?”语法:畏敌如虎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怯战。示例:领导者们畏敌如虎,处处设防,节节抵御。(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11 别饶风致
- 别有一番风趣语法:别饶风致作谓语、定语;指风景或文章等。示例:这地方山清水秀,别饶风致
- 12 杀彘教子
-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出处:先秦 韩非《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语法:杀彘教子连动式;作谓语;指父母说话算数。
- 13 嗜杀成性
- 嗜:爱好。好杀人成了习性。形容极端凶残。出处:《孟子·梁惠王上》:“‘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语法:嗜杀成性作谓语、定语;指人好战。示例: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嗜杀成性,我们要坚决还击
- 14 百虑一致
-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出处:语出《易 系辞下》:“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涂,一致而百虑。”语法:百虑一致作宾语、定语;指想法一致。示例:及躬总大政,一日万机,十许年间,曾不暇给,殊涂同归,百虑一致。《北史 魏纪三 孝文帝纪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