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风惹草简介
沾风惹草的意思
解释:
比喻卖弄风流,挑逗、勾引异性。
出处: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
语法:
沾风惹草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男性。
沾风惹草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沾花惹草
沾风惹草相关词语
- 1 凯风寒泉
- 表示子女对母亲的深切思念出处:诗经·邶风·凯风
- 2 墙花路草
- 见“墙花路柳”。出处:明·徐复祚《红梨记·诗要》:“非执拗,那壁厢是墙花路草,怎比得日边红杏倚云高?”明·高濂《玉簪记·词媾》:“如本是柔枝嫩条,休比做墙花路草。”语法:墙花路草作宾语;比喻行为放荡的女子。示例:彼墙花路草,尚且钟情不舍,到底得合,况贵为妃嫔者乎!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九十七回
- 3 长林丰草
- 幽深的树林,茂盛的野草。指禽兽栖止的山林草野,旧常喻隐居之地。出处: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赴蹈汤火,虽饰以金镳,飨以嘉肴,逾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语法:长林丰草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隐居之地。示例:所以在风尘劳攘的时候,每怀长林丰草之思,而今却可赋《遂初》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 4 一代风骚主
-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泛指文学。一个时代的文坛领袖出处: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第六卷:“当其为一代风骚主。”语法:一代风骚主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闻风而兴
- 见“闻风而起”。出处:明·李贽《读史汇·储瓘》:“后泰州有心斋先生,其闻风而兴者欤。”语法:闻风而兴作谓语;形容反应迅速。
- 6 听风是雨
- 指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消息就竭力附和渲染。出处:《官场现形记》
- 7 八公山上,草木皆兵
- 将八公山上的草木,都当作是士兵。形容极度惊恐,疑神疑鬼。出处:《晋书 苻坚载记下》:“(苻)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木皆类人形,顾谓融曰:‘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怃然有惧色。”语法: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畏惧惊恐到极点。示例:“八公山上,草木皆兵”,是错觉的一例。(毛泽东《论持久战》)
- 8 寻风捉影
- 犹捕风捉影。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出处: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女辩继母诬陷疏》:“又不曾经获某人,乃以数句之诗,寻风捉影,陷臣死罪。”语法:寻风捉影作谓语;同“捕风捉影”。示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又不曾经获某人,只凭数句之诗,寻风捉影,以陷臣罪。”
- 9 逐风追电
- 追赶迅风和闪电。出处:宋·秦观《题腰袅图》诗:“鸾旗日行三十里,焉用逐风追电为?”语法:逐风追电作宾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10 簪蒿席草
- 以蒿当簪,以草作席。形容生活十分艰苦出处:《东观汉记·杜林传》:“寄隗嚣地,终不降志辱身,至簪蒿席草,不食其粟。”语法:簪蒿席草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尧风舜雨
- 尧、舜:古代传说中的两位贤君。传说尧、舜行德政,像春风夏雨一样,沐浴着百姓,使百姓受到恩泽。比喻太平盛世。出处:《普庵录》卷一:“金枝玉叶镇芬芳,尧雨舜风常普济。”
- 12 风花雪月
- 泛指四时景色。原指封建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四种对象。后比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思想感情 不健康的诗文。也比喻风流场中男女间恋爱的风流事或花天酒地的荒淫生活。出处:宋 邵雍《伊川击壤集序》:“虽死生荣辱,转战于前,曾未入于胸中,则何异四时风花雪月一过乎眼也。”语法:风花雪月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小弟每常见前辈批语,有些风花雪月的字样,被那些后生们看不见,便要想到诗词歌赋那条路上去,便要坏了心术。(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
- 13 生风作浪
-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 14 听见风就是雨
- 刚听到一点儿风声,就当要下雨了。形容听到一点风声就竭力附和渲染。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五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语法:听见风就是雨作谓语、定语;指轻信而夸大事实。示例:刘玉民《骚动之秋》第一章:“胡强这小子听见风就是雨,回去非狠狠敲打敲打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