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静息迹简介
处静息迹的意思
解释:
息:停止;迹:足迹。静处不动就不会留下痕迹。引申为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出处:
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语法:
处静息迹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处静息迹相关词语
- 1 仆旗息鼓
- 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比喻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出处:《新唐书·南蛮传》:“会蛮踵来,还攻大度河,仆旗息鼓。”语法:仆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比喻停止斗争等。
- 2 息军养士
- 息:休息,修整。修整军队,积蓄力量,准备再战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按甲寝兵,息军养士,待时而动。”语法:息军养士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作战等。
- 3 喜怒无处
- 处:定,常。一会儿高兴,一会儿生气。情绪变化无定出处:春秋·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诬徒》:“喜怒无处,言谈日易。”语法:喜怒无处作谓语、宾语、定语;指情绪变化无定。
- 4 动静有常
- 常:常规,法则。行动和静止都有一定常规。指行动合乎规范。出处:《周易·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语法:动静有常作定语、宾语;指行动合乎规范。
- 5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出处:汉 刘安《淮南子 主术训》:“是故非淡薄无以明德,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宽大无以兼覆。”语法: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作宾语、分句;指人的修养。示例:我们要做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 6 瞬息千里
- 瞬:一眨眼;瞬息:极短的时间。 形容非常迅速。后用来形容进步很快或行动迅速。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夜叉国》:“夜叉在水中,推行如矢,瞬息千里,过一宵已达北岸,见一少年临流瞻望。”
- 7 无迹可求
- 见“无迹可寻”。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辩》:“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语法:无迹可求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8 安身之处
- 指得以立足容身的地方。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0回:“近闻刘景升病在危笃,可乘此机会,取彼荆州为安身之地,庶可拒曹操也。”语法:安身之处作宾语;指栖身的地方。示例:能够找到职业,找到安身之处,该是多么令人高兴啊。(杨沫《青春之歌》第三章)
- 9 实偪处此
- 《左传 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本意为迫于形势而占有此地。后用以表示为情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出处:《左传·隐公十一年》:“无滋他族,实偪处此,以与我郑国争此土也。”
- 10 来好息师
- 招致和好,停止战争。
- 11 闭门扫迹
- 指杜绝宾客,不与来往。出处:见“闭门扫轨”。语法:闭门扫迹作谓语、定语;指不和外界往来。示例:而胡君年逾七十,平生闭门扫迹,上下千古,讨论六经。清·戴名世《序》
- 12 虫书鸟迹
- 指古代的鸟虫书。借指变化莫测、难以辨认的书体。 明 李东阳 《答罗明仲草书歌》:“ 紫陽 之書冠今古,其大如斗小者巵,蟲書鳥跡不復識。”
- 13 静言令色
- 静:安静;令:和善。指用花言巧语和媚态来迷惑他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语法:静言令色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言行。示例:静言令色,即巧言令色。清·王念孙《读书杂志·汉书十三》
- 14 龟文鸟迹
-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出处:唐·张彦远《法书要录》第七卷:“颉首四目,通于神明,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彩众美,合而为字,是曰古文。”语法:龟文鸟迹作宾语;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大家在问
静 字的笔顺写法
静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静 ”字共有14画,笔顺写法是:横 横 竖 横 竖 横折钩 横 横 撇 横撇/横钩 横折 横 横 竖钩
2、静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