畏口慎事简介
畏口慎事的意思
解释:
慎:谨慎。说话谨慎,做事小心
出处:
宋·苏轼《答吴子野书》:“近日始畏口慎事,虽已迟,犹胜不悛也。”
语法:
畏口慎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畏口慎事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谨言慎行
畏口慎事相关词语
- 1 造谣生事
- 制造谣言,挑起事端。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黎烈文》:“而漂聚于上海者,实尤为古怪,造谣生事,害人卖友,几乎视若当然。”语法:造谣生事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有许多言论是荒唐无知、捕风捉影、造谣生事。(郭小川《沉重的教训》)
- 2 口是心非
- 心口不一致;口上说一套;心里想一套。形容心口不一致。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语法:口是心非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三回)
- 3 遇事风生
- 形容遇到事情进行处理像风一样迅速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广汉传》:“见事风生,无所回避。”语法:遇事风生作谓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陈亮《谢黄正言启》:“遇事风生,辈流退缩;责难山立,左右惊嗟。”
- 4 轻口薄舌
- 见“轻嘴薄舌”。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这酸子轻口薄舌,专会做词。”语法:轻口薄舌作谓语、定语;指尖酸刻薄。
- 5 比类从事
-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出处:《汉书·文帝纪》:“它不在令者中,皆以此令比类从事。”语法:比类从事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6 冲口而发
- 不加思索地说出口来出处:明·李贽《焚书·李温陵传》:“滑稽排调,冲口而发,既能解颐,亦可刺骨。”语法:冲口而发作谓语;形容说话随便。
- 7 事无三不成
- 谓办事非经多次努力不会轻易成功。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八十三回:“常言道,事无三不成,你进洞两遭了,再进去一遭,管情救出师父来也。”语法:事无三不成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劝诫人。示例:老嬷嬷道:“只怕说他不过。虽然如此,常言道,事无三不成。这遭却是两遭了,老身只得替你再回他去。”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
- 8 心事重重
- 心里挂着很多沉重的顾虑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二七章:“毛人凤正心事重重地在地毯上来回走着。”语法:心事重重作谓语、定语;指顾虑太多。示例:她近日来愁眉不展,像是心事重重的样子。
- 9 事宽则圆
- 遇到事情只要从容对待,就能圆满解决。款:宽缓。同“事款则圆”。出处: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示例:姐姐不要性急,事宽则圆。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九回
- 10 哀死事生
- 哀:哀痛;事:侍奉。哀恸死者,侍奉生者出处:西汉 司马迁《吴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语法:哀死事生作谓语、宾语;指对待生死者的态度。示例:唐 独孤及《吴季子札论》:“复命哭墓,哀死事生,孰与先衅而动,治其未乱?”
- 11 口无择言
- 谓出口皆合道理,无需选择。出处:汉·马援《诫兄子严敦书》:“龙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语法:口无择言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张说《赠吏部尚书萧公神道碑》:“心根孝友,器包礼乐,动蹑思后,故口无择言。”
- 12 秉公办事
- 秉持公正之心做事,公事公办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5回:“昨儿巡抚吴大人来陛见,说起令尊翁前任学政时,秉公办事,凡属生童,俱心服之至。”语法:秉公办事作谓语、定语;用于处理公物等。示例: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尽管团长一贯宠着‘师姐’,毕竟他得秉公办事。”
- 13 功成事立
- 成:成功。建立了功绩,事业有成就。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先王传》:“然后功成事立,臣等退伏矫罪,虽死无恨。”语法:功成事立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功绩与名利都得到。
- 14 不省人事
-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陷入昏迷状态。有时也指不懂人情世理。出处:《明史 艾穆传》:“穆遣戍凉州,创重不省人事,既而复苏,遂诣戍所。”语法:不省人事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丧失知觉,没有意识。示例:大作又说我“大声疾呼”之后,不过几年,青年就只能说外国话。我以为是不省人事之谈。(鲁迅《集外集拾遗 报“奇哉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