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极而泰简介
否极而泰的意思
解释: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
出处: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语法:
否极而泰作定语;用于时运。
否极而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否极泰来
英语翻译
- 英语:
After a storm comes a calm.
否极而泰相关词语
- 1 劳而无功
- 劳:劳累;劳苦;功:功效;成效。花了力气却没有成效。出处:先秦 管仲《管子 形势》:“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语法:劳而无功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的效果。示例:不注意科学,一味地蛮干,结果必定是劳而无功。
- 2 量力而为
- 量:估量。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出处:《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语法:量力而为作谓语、定语;指做事实事求是的态度。示例:法物所须,各以差降,士民之类,可量力而为之。(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三卷)
- 3 向若而叹
- 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叹不如。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秋水》:“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语法:向若而叹偏正式;作谓语;指自叹不如。示例:清·钱谦益《汲古阁毛氏新刻十七史序》:“未有不望崖而返、向若而叹者也。”
- 4 相视而笑,莫逆于心
- 莫逆:彼此情投意合,非常相好。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出处:《庄子·大宗师》:“子祀、子舆、子犁、子来四人相与语曰:‘孰能以无为首,以生为脊,以死为尻,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友矣。’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语法: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作分句;指朋友深交。示例:只要摊出我的杂感来,便可以做他们的“蓝谱”,“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了。(鲁迅《而已集 “意表之外”》)
- 5 相机而动
- 观察时机,看到适当机会立即行动。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宜刚宜柔,相机而动。”语法:相机而动作谓语、状语;同“见机行事”。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然后相机而动,可战则战,可守且守。”
- 6 随机而变
- 随着时机或情况而变化。形容灵活机敏出处:《敦煌变文集·韩擒虎活本》:“大凡男子,随机而变,不如降他。”语法:随机而变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 7 去泰去甚
- 泰、甚:过分。适可而止,不可过分。出处:《老子》第二十九章:“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韩非子·扬权》:“故去甚去泰,身乃无害。”语法:去泰去甚作谓语、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匪朴匪斵,去泰去甚。(晋 左思《魏都赋》)
- 8 人涉昂否
- 别人涉水过河,而我独不渡。
- 9 审势而行
- 审:详察细究。对形势朝廷周密考察之后,再采取行动。出处:明·无名氏《投笔肤谈·家计》:“苟能审势而行,因机而变,则敌亦焉能乘我哉。”
- 10 拂衣而去
- 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子敬瞋目曰:‘远惭荀奉倩,近愧刘真长。’遂拂衣而去。”语法:拂衣而去作谓语;用于发怒时。示例:《新五代史·汉高祖皇后李氏传》:“太后深以为不可,帝拂衣而去,曰:‘何必谋于闺门!’”
- 11 犯而不校
-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语法:犯而不校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惠养民道:“犯而不校,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
- 12 泰极而否
- 好的到了极点,坏的就来了。出处:唐 刘禹锡《史公神道碑》:“侍中以帐下生变闻,泰极而否,当歌而哭。”语法:泰极而否复句式;作谓语、分句;指好事变坏事。
- 13 老而不死是为贼
- 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出处:《论语 宪问》:“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语法:老而不死是为贼作宾语、定语;指无德的人。示例:常言道:老而不死是为贼。正是你这样人! 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三折
- 14 听其言而观其行
- 听了他的话,还要看他的行动。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公冶长》:“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语法:听其言而观其行复句式;作宾语、分句;指不要只听言论,还要看实际行动。示例: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31回:“自以为举世可欺,听其言而观其行,殊不知肺肝如见。”